4、自然派 (第1/2页)
虽然被簇拥着喊着“新的果戈里诞生了!”是一件很爽的事情,但为了防止被房东扫地出门,米哈伊尔在愣了一会儿后,便赶忙道:
“嘿!嘿!安静点德米!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时辰吗?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过来?”
“还不都是尼古拉这家伙非要拉着我来的缘故。”闻言德米里特刚要大笑,但想了想米哈伊尔的叮嘱,他终究还是及时刹住了车:
“上午我走了后马上就去找他了,结果他正好不在家,我就拜托女仆给他留个信,小说也留下了。嘿!只有上帝才知道我有多么不放心!结果他一直到了很晚才回家,看完之后直接就来找我了,我们一商量,就忍不住直接过来找你了。
结果米沙你住的地方是真的偏僻,我们又花了好一会儿才终于找了过来!”
“这样啊。”大致听明白了事情的经过,米哈伊尔就把目光投向了眼前这个消瘦却精神奕奕的年轻人身上,开口道:“那这位是?”
“尼古拉·阿列克塞耶维奇·涅克拉索夫。”完完整整的报上了自己的名字,年轻人郑重的伸出了自己的手:“很高兴认识你!”
涅克拉索夫?
前面的一大串米哈伊尔听了只觉得头疼,但最后这个姓,却是直接触发米哈伊尔记忆中的关键词。
要说这个名字意味着什么,简而言之,眼前这位年轻人可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助产士”。
虽然俄国文学早在普希金和果戈里那里,就已经出现了现实主义的苗头,但直到别林斯基这里,才进行了系统总结和阐发,而在这个过程中,这位老兄可是出了不少力。
同许多俄国贵族一样,这位老兄也发挥了传统艺能,贵族家庭出身,他的父亲是一位退伍军官,本来在1838年的时候,他的父亲要把他送往彼得堡进武备学堂,差不多就是给自己的儿子铺路。
但涅克拉索夫违背了他父亲的意愿选择去投考大学,落取后就坚持到彼得堡大学去旁听。
他父亲一怒之下,就断了对他的全部接济。于是当时年仅十七岁的涅克拉索夫就过上了长期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
但这位老兄也确实是富有才华,同年就在俄罗斯的顶级文学刊物《祖国纪事》上发表了诗歌,陆陆续续也在其它杂志上发表,姑且是靠这个维持住了生计。
但他的文学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在1840年出版的第一本诗集《幻想与声音》,因为大多都是模仿之作的缘故,受到了当时已经隐隐是文坛领袖的别林斯基的严厉批评。
痛苦之下,他一度中止了写诗。
不过精神上痛苦归痛苦,但生活总归还得继续过,不然多半会变得更痛苦。
因此这位老兄开始为农民代写书信、拟呈文,为商人写广告……同时坚持文学创作。
而命运的转折点也很快就到来。
经过长期的摸爬滚打,涅克拉索夫摸索出了文化市场的一些路数。他发现法国巴黎出现的“都市生理学”、“自然主义”写生很受读者欢迎。简而言之就是这一系列集刊描写的都是巴黎底层人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