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盗版往事 (第2/2页)
在如今的俄国,愿意在文化领域上出一份力的人,要么是那些吃穿不愁但是热心文化事业的贵族,要么就是一些怀揣着某种期盼和理想的年轻人们。
热心文化事业的贵族们由于并不缺钱,所以在很多时候,他们甚至愿意无偿献出自己的作品,好用以资助那些新生的杂志,从而让俄国的文化界能有新的景象。
这一点在俄国其实算是个老传统了,也间接造成了后来的俄国盗版横行,你几乎可以在俄国网站上找到一切东西的免费资源。
而之所以会这样,其实跟这一时期的作家们的社会责任感息息相关。
简而言之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家和政论家们,认为他们的作品不光是一种文化消费品,更是一种对于人民的教育,认为人民将从他们的作品中吸取到某种有益的东西。
因此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在自己的小说连载出版后一段时间,很快就会放弃掉自己的版权。
像老屠老托都干过这样的事,老托算是比较极端的那一种,不仅以极低的价格出售作品的版权,还会要求书商将作品以尽可能低的价格进行发售。
后来白银时代的革命文学家们继承了这一传统,到了苏时期,这一传统更是被发扬光大。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行为虽然高尚,但对一些小出版商和缺钱的作者来说,简直跟天塌了一样。
别的不说,老陀绝对第一个不同意,并且张口就是:
操你妈你们贵族有吃有喝我可得凭着这个稿费还赌债以及养活一大家子………
咳咳………
当然,这种行为无疑是高尚的,毕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谁会嫌自己的钱多?
克拉耶夫斯基自然就是属于那大部分人。
而除了从这些高尚的先生那里能要到稿子以外,从年轻人们那里就更是容易。
头脑简单,富有热情,有理想却又缺乏经验,无论什么时候,盘剥这群人总是最容易的,连革命都是如此。
在这个时代以及接下来的时代,将会有无数的年轻人们走上街头,为了那些虚无缥缈的理念和理想竭力奔走,但到最后剩下的又都是些什么呢?
总之,克拉耶夫斯基作为文化界的权威人士,利用自己的权威和偶像的地位来支配那些青年们简直再容易不过了。
尽管克拉耶夫斯基还未正式跟米哈伊尔见过面,但他确信,米哈伊尔跟他见到过的很多青年或许会有一点不同,但也没有太大的不同。
而当克拉耶夫斯基在这么想的时候,另一边,在帕纳耶夫家里,别林斯基和其他小组成员像往常一样聚集了起来,只是今天的活动稍稍有所不同,只见他们此时此刻都在愣愣地看着米哈伊尔,然后听他说道:
“我观克拉耶夫斯基,如插标卖首耳!他简直就是泼留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