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傲慢与偏见(求月票!) (第1/2页)
关于诗歌在文学当中的地位,毫不夸张的说,诗歌既是文学诞生的母体,又是文学精神的最高凝练,人类目前最早的书面文学几乎都是以诗歌的形式出现。
而诗歌无疑也是语言艺术最初的表达方式,同时它对建立起民族语言和民族精神也起着巨大的作用,就好比我们的牢大普希金,正是通过诗歌逐步建立起了俄语的语言规范,并让更多的人发现了俄语当中的美感,由此他才成为了俄国文学史上永恒的太阳。
不过有意思的是,普希金是先学会的法语再学的俄语,并且终其一生,法语都是他的交际用语,这当然跟这时俄国贵族们的风尚有关。
由于文化上的弱势,大批的俄国贵族推崇法语,并且嘲笑那些只会俄语的土老帽,等到俄国的文化逐渐好起来后,一大批斯拉夫派的爱国人士又站了出来,指斥这种说法语的不良习气,然后就开始贬低法国等国的文化和语言。
只能说,这种事情并不新鲜,并且在接下来的时代还将看到很多这样的事情出现。
简直老套到让人失望。
顺带一提,关于语言也有着不少笑话,比较经典的就像十六世纪时,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查理五世曾揶揄道:“我用西班牙语和上帝说话,用意大利语和女人说话,用法语和男人说话,用德语和我的马说话。”
总之,就算后世的诗歌被有些人搞得越来越臭,但在当下这个时代,诗歌无疑仍是文学的冠冕,一位诗人很多时候往往能比小说家要得到更多的称赞。
而这首《我爱你比自然更多一些》,已经是苏时期的诗歌了,语言这方面绝对没得说,充分发挥了俄语这门语言的独特优势,同时它这种轻快、明亮又有一点苦涩的风格,对于这个还处于浪漫主义的那种哀歌的时代,无疑能给很多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有些人想的比较深入,就比如站在米哈伊尔旁边的屠格涅夫,听完之后先是呆滞,接着就是用一种惊异的目光打量着米哈伊尔的全身,似乎是想扒开米哈伊尔的这副皮囊,看看里面到底都装了些什么。
看了老半天,屠格涅夫才艰难地开口道:“米哈伊尔,莫非你是缪斯的情人?否则她怎么会这么优待你?这是我今年听到的最好的一首诗歌。连那些圣彼得堡的大诗人今年写的都未必比得过你这一首。”
“还好还好。”米哈伊尔谦虚地摆了摆手,随即微微一笑。
而在屠格涅夫的眼中,这种云淡风轻的风范简直漂亮的不像话。
屠格涅夫:“..........”
或许在这方面,我应该向亲爱的米哈伊尔学习一下..........
同时在场的很多人未必有屠格涅夫这种诗人想的那么深入,但是对他们而言,这首诗歌的内容本身,就已经足够让他们感受到一种并不常有的体验,并且为这首诗歌感到动容了。
因此当米哈伊尔念完之后,场面就稍稍沉寂了一下,几乎所有人都在看着这位年轻的诗人,似乎都在等着他开口说点什么。
但是米哈伊尔什么都没说,只是微微一笑,然后对着在座的各位微微鞠了一躬,等他重新站直后,一阵更大的掌声便响了起来:
“Chapeau!(法语,太棒了),多好的一首诗啊!”
“一位漂亮的年轻人和他那更加漂亮的诗歌,他是谁?我怎么从来没有在哪个聚会上见过他?”
“很久没听到这样的诗歌了,上帝啊,有些诗人的诗歌简直让我昏昏欲睡,再没有比他们的诗歌更催眠的摇篮曲了,就是有点容易做噩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