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小鞋子》问世 (第2/2页)
“熟悉啊!”年轻的编辑嚷嚷着说,“北大的那个省高考状元,那个差点被人冒名顶替的倒霉蛋!”
编辑部立即又热闹了起来,《北京晚报》都因为真假傅明彦这事销量上涨了不少,他们搞文学创作的都关心高考,这事可都清清楚楚。
“人家可不是倒霉蛋,那还帮忙了女兵回家呢。刘老师,下次把人请到咱们编辑部来坐一坐。”
“是啊是啊,报纸上看我觉得是个帅气的小伙子,不知道众人什么模样。”
“刘老师把人请过来,我们请他吃饭。”
刘昕武摊手:“我也想啊,感觉这个学期是不成了,我周日晚上去见他,问过他的课表,那可是周一到周六排得满满当当的,睁开眼就在学,学到熄灯,听说还有人熄灯了以后还在走廊里学习。”
刘昕武以傅明彦的传奇经历为引子,成功把自己和这帮老编辑们有了话题。
主编见着他们说的热火朝天,干脆把稿子一夹,等到了办公室再慢慢看这个稿子。
·
剧情跌宕起伏,里面给林小龙设置的困难乍一想是太过于有波澜了,仔细一想又是在情理之中,一个大人在计划经济里想要赚钱都很困难,更何况是一个孩子?
主编尤其是喜欢故事结局的设置,并没有直接写林小龙、林小星见到父亲鞋子的惊喜,只写了林小龙的幻想。
但是读者会充满期待,可以想象当林父带着鞋子回去的时候,两个孩子欣喜的模样。
这个故事结局让主编想到了《麦琪的礼物》,那个故事里,夫妻两人卖掉了最为珍视的东西,只为了给对方一个礼物。
这个故事有点异曲同工之妙。
从文学的角度,《小鞋子》不如《妻妾满堂》,但是肯定是一个受众很广的温暖的作品。
作为曾经农村出身的主编就很喜欢这个故事,比《妻妾满堂》那本在私心里更喜欢。
这样一个好作品就给《十月》了!真是太好了!
主编看完了稿子,探出头对着刘昕武喊道:“刘编辑来我办公室一趟。”
刘昕武的面上一喜,之前他都被称呼为刘老师,这会儿被称呼为刘编辑了,显然是来自主编的肯定。
“这个稿子没问题,让校对看一下,赶一下进度,直接刊登到3月刊上去。”
“哎!”刘昕武的胸膛都挺直了。
“你开了一个好头。”主编笑着说道:“让校对也核一下字数,稿费我可以提前批下去,好作品就值得特事特办,下次让问潭一定优先考虑我们《十月》。”
刘昕武自然称是。
于是,周五的晚上,刘昕武就赶过去说了这个好消息,而等到这个周的周日,时间也到了三月。
《十月》的第三期上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