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与四国对峙 (第2/2页)
南汉皇帝萧煜收到密信时,正倚在沉香榻上把玩波斯进贡的琉璃盏。这位以奢靡著称的君主轻抿一口葡萄酒,慢条斯理道:“有趣,就让秦、凉在前头挡枪,我们坐收渔利。”他挥毫写下密令,命暗卫在大赵商道上制造事端,又暗中资助匈奴残部骚扰北境。
一时间,大赵边境烽烟四起。匈奴的游骑如恶狼般频繁袭扰镇北三城,北凉的巫毒悄然渗入水源,秦国的细作在互市坊煽动骚乱。赵庆站在镇北城头,望着远处燃烧的狼烟,突然拔剑出鞘,剑刃劈开凛冽寒风:“传令下去,五族军分守要隘。乌雅娜,你率婕族骑兵绕后奇袭匈奴王庭;铁烈,用卑族火器封锁北凉入山口;金戈,成族盾军死守秦赵边境!”
这场四国博弈中,大赵展现出惊人的韧性。胡族巫女研制出解药对抗北凉毒蛊,炎族在边境布下百里火墙抵御匈奴骑兵,卑族改良的连发弩机让秦国的攻城器械成了活靶子。更巧妙的是,赵庆派人暗中联络匈奴旁支,以通商特权换取其倒戈,匈奴王庭后院起火,不得不撤回主力。
在对峙的间隙,赵庆推行“军垦制”。士兵们战时为兵,闲时为农,在新开垦的土地上种植从西域引进的耐旱作物。镇北城中的学堂里,五族孩童共读《千字文》,书声琅琅中,汉人与漠北部族的隔阂渐渐消融。赵庆还设立“天工坊”,召集五族能工巧匠,研制出结合匈奴马镫、北凉暗器、秦国强弩之长的新式兵器。
当北境的麦穗第一次染黄大地时,大赵的版图已向北推进千里。边境的烽火台依旧矗立,但台上传令的不再是示警的狼烟,而是互通有无的信号旗。四国使者齐聚镇北王城,望着城中熙熙攘攘的市集、操练有素的五族联军,终于意识到:那个曾险些覆灭的赵国,已在漠北荒原上浴火重生,成为足以与秦、凉、南汉分庭抗礼的强大存在。而在这平静表象下,新一轮的权谋与战争,正如同地底奔涌的岩浆,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