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疯狂的世界 (第1/2页)
不完整的限制器可以存在,但不能爆炸?
艾西瓦娅的话说完,林序的眼神瞬间一变。
所以.那个世界的于长闻已经发现,无论如何努力,世界都已经不能再往前一步了?
联盟时代的世界就像是一个复杂的战略规划游戏,必须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资源内规划出最优路径。
但,即便能够有这条最优路径,它所能到达的最远处,也是有极限的。
人类的最后8个月,锁死了这条路线的上限。
限制器无法被真正制造出来,那所谓的“升维”,也就无从谈起了。
不过
倒是还有一个细节。
于长闻说,他的老板是错的?
这也就是说,在某一个世界,于长闻已经跟张黎明反目了?
不,不能说是反目。
应该说,是出现了重大分歧?
这还真是跟这个世界的张黎明判断的一样,如果没有某种更强力的精神控制手段的话,仅仅靠思想绑定,还真就没有那么牢靠。
——
嗯?
等等。
也不能算是完全失控吧,毕竟,于长闻既然见证了失败,那也就证明,他应该是在2044年这个时间点才回过神来的。
在此前之前,他已经勤勤恳恳地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为张黎明的“远大目标”工作了19年。
不管怎么样,张黎明的目的反正是达到了。
就算到了最后,有人想要反水,对大局也不会有什么改变了。
林序稍稍定了定神,坐在了艾西瓦娅的病床边,开始向她询问更详细的细节。
这一边,艾西瓦娅身上的伤口正在以一种缓慢、但却又颇有秩序的方式复原。
两个小时过去,当她的手臂上伤口恢复到只能看到浅浅的伤痕时,林序也已经掌握了全部的信息。
这个于长闻确实经历了一次世界高速发展的时代,但他经历的,却并不是“蝴蝶存在”,末日信息全面公开的时代。
他的那个世界
相当恐怖。
至少对林序来说,是足以称得上恐怖的。
花费了4年的时间,纠错者全面掌握了整个世界的权柄,正式登上最高权力巅峰。
从那时候开始,张黎明开始依靠他所掌握的技术和信息,在那个世界执行一套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集权”策略。
严格的奖惩制度只不过是最基础的策略,事实上,那个世界的几乎所有人,都被改造后的“逆流”项目组进行了数字化编码。
人的一生被一串数字记录,这一串数字,则集成了他们的所有信息。
从性格,到情绪,到能力,到预期寿命
按照他们的综合评估结果,每一个人都被安排到了最合适的岗位上去。
而随着人工智能和工业化5.0的铺开,无人生产力迅速发展,并在极短的几年内实现了自循环。
从这时开始,人类也渐渐淡出了工业生产环节,反而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
拖累?
大量经过评估后禀赋较差的冗余人口被以一种相对“柔和”的方式淘汰,他们被集中在一个叫做“创意中心”的城市里,每天唯一的工作,就是用自己的大脑,为这个世界提供“创造力”。
而他们之所以还存在,唯一的理由也只有一个。
维稳。
大量的权力被集中在了极少数人的手中,普通人并非耗材,但本质却又与耗材无异。
生育行为是被鼓励的,但同时,大量基因改造技术也被引入到生育过程中,目的则是为了培养出能快速发育、快速成熟、具有高维适应性的新人类.
这个世界的张黎明是彻底疯了,为了效率,他几乎牺牲了一切可以牺牲的东西。
可惜的是,他的疯狂并没有给他带来最终的成果。
即便在如此极短的手段之下,人类仍然没能真正跨过末日。
甚至可以说,他们距离末日还远得很。
毕竟,他们连真正的限制器都没造出来!
林序眉头紧皱,但却又有些释然。
对面,艾西瓦娅自己动手在撕扯着身上的绷带,林序把头稍稍转向了一边,等她重新把衣服拉好,才回过头来。
而这时,艾西瓦娅也恰好问出了一个问题。
“所以哥哥,为什么那个世界.已经那么努力了,但还是没有成功?”
“或许就是因为他们太努力了,所以才不会成功。”
林序面色沉重。
张黎明的思路有问题吗?
有,而且问题还很大。
从始至终,他所秉持的都是“精英主义”的理念,他不相信民众的可组织性,也不相信民众的自我管理能力。
就像这个世界的张黎明自己说的,那个张黎明,很可能只是把民众当成了“需要放牧的羔羊”。
羔羊是没有自决性的,它们只能随波逐流。
这样的思想,是无政府主义的另一个极端。
或许在某些情况下,它确实能发挥出很大的作用,甚至创造出一个高度秩序的社会。
但,它能达到最高效率吗?
还真不一定。
因为秩序的本身,其实就是有代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