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最后拼的还是文化!(求月票) (第1/2页)
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中期这些年,是港岛电影圈最风光,也是影响力最大的时候。
这么说吧,论影响力以及在时尚潮流趋势上的话语权,港片风光之时在内地甚至东南亚地区,可比漂亮国那边强多了。
一直到大船轰开内地电影市场,东南亚诸国开启电影自保措施,港片逐渐衰落,加上互联网兴起,欧美日韩在内地的时尚潮流趋势话语权上,才超过了港岛。
有了时尚潮流方面的话语权,自然就拥有奢侈品品牌在内地的定价权,还有最终解释权。
丫的,一块所谓的大师定制绝版手表,竟然要数千万RMB。任谁听了都要迷糊一会。
可在网络上,竟然还有人觉得正常。
正常个毛!
不过就是奢侈品定价权,掌握在他人手里的又一桩例证罢了。
九零年,正是欧美奢侈品市场一片愁云惨淡的时候。
两极争霸,就是漂亮国都快要支撑不住了。
西欧这边,各国经济也陷入了困境。
那是欧美工,人,生存状况最好的年代!
各种奢侈品品牌,都快要坚持不下去了。
在高卢鸡和意呆利国内,所谓的百年老品牌到处都是,廉价得几乎叫人不忍直视。
瑞士的机械表,也遭遇了石英表的疯狂冲击。
除了少少几个品牌还能坚持,其余手表品牌所在公司,一个个都是白菜价。
随便扔出去数百万刀乐,就能轻松收购好几家,拥有自主品牌的百年老店。
别用后世的目光,看待此时的欧美奢侈品品牌。
那真是要多惨,就有多惨。
就连劳斯莱斯这样的顶级汽车品牌,都快要经营不下去了,更别说寻常的奢侈品品牌了。
欧美的土著居民,可对这些所谓的奢侈品,没有那么大的滤镜。
买得起就买,买不起就不买!
一直要等到世界经济提升,新经济体迅猛崛起,才有了这些奢侈品的生存环境和盈利空间。
没错,说的就是内地!
几万几十万一个的包包,怕是在他们国内都没有多少市场,在内地却是火爆异常,有时候透支信用卡都要咬牙买上一个。
闲话不提,武锋受到前世看过的一本港岛商业提醒,在手表行当尝试了一把。
结果,却是出乎意料的好。
想想也很正常,港岛本来就是世界级别的表业代工中心,各种国际大牌手表都有。
可偏偏,却没有属于自己的手表品牌!
反正,给他的感觉并不是很好。
白瞎了毛熊提供的精密制表仪器,给武锋的感觉就是烂泥扶不上墙。
没错,细究起来,港岛成为世界表业代工中心,就是从毛熊在安南驻军开始。
不然,在欧美封锁的情况下,哪来的精密制表仪器?
别看劳力士,百达翡丽之类的大品牌手表名气不小,可此时在港岛的销量却很寻常。
劳力士就不说了,古惑仔和土豪专属,永远都不缺拥趸和销量,可百达翡丽和江诗丹顿这样的顶级名表,整个港岛有那闲钱购买的可不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