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举重若轻、太极十三、给赵师伯露一手! (第1/2页)
这几天体验下来,孟传拳打道子赵还真,脚踢武当老道士,打遍二限无敌手。
名声是打出去了,都知道武当山来了个狠人。
可每天依然都有人“不服”,来找他切磋过招。
“道长着相了啊.”
孟传颇为感慨,当真觉得此地不错,武道氛围甚至比联大还要浓郁。
每天练完拳,再打打实战。
不仅拳法熟练度蹭蹭上涨,还能将练拳时候,悟得的打术技巧消化,巴适的很.
渐渐的,孟传在武当越待越习惯,就连石槽硬床都躺的舒服起来。
最重要的是,现在动手之前。
他也学会号一声“福生无量天尊”,给自己来一波玄学加持,然后撸起袖子再上
一转眼,十日已过。
拳法与核心法的修行从未停滞,孟传的气血愈发强悍,朝着八千点稳中求进。
不知是否跟武当山的环境有关系,日夜练拳,他的五行武理境界,离不着相不留痕只剩下一层窗户纸。
与此同时,在山上他也没落下横练课。
韦陀担山功在三日前突破熟练,达成【举重若轻】之境。
如此一来,他的双臂又再次得到千斤巨力加持。
卷起赵师伯的千斤卷,一口气能做上四五个了,也算是勉强能用。
赵师伯千斤卷吊着的重物,是由【魔铁】精锻而来。
孟传记住了这种材料,将来若要打造真武,便用这种魔巢铁矿来作为主体材料。
一力降十会,不是吹出来的。
搞一柄巨沉无比的真武,更能发挥自己的力量优势。
这一日,傍晚夕阳渐落。
孟传站在院子里打拳,尝试触发晨昏启慧,一旁的王烨也在练武。
触发失败,他调息时瞥见对方还是老样子,在打太极。
这群武当道士在练拳之前,都要先来一套【太极十三式】热热身。
这门拳法对于他们而言,是独属于武当人的【国义拳】。
孟传趁调息间隙,盘坐于院内的青石上。
一边运转着望气术修行,一边观察王烨道长打拳。
这几日看了好几遍,光是看这门拳法,他都快学会了.
起势、抱球势、单推势
内含脏腑调气轨迹,外有阴阳五步转折。
王烨十三组动作打完收身,突然见孟传也动了起来,心中诧异至极:
“我靠,牢孟什么时候也学会太极拳了?”
孟传从青石上一跃而下,气势鼓荡道袍猎猎。
站定后,只见他猛地一口气压入丹田,而后掀动狂风纵身掠起,起势如揽九天云。
这是孟传对于太极十三式,第一组“起势”动作的领会。
就当是在打【炮拳】,将其用作“当头炮”来打出,先声夺人!
下一势抱球沉肩坠肘,反而将动作慢下来。
一势未见效,就抽身抱圆防守,兼之攻防有序。
劲气流转间,“单推势”左掌虚探,右掌缓送如推云浪。
大片的气流,被这一掌推出呜咽的悲鸣沙声,浩浩荡荡浮向远方。
看此一幕,王烨不禁暗自咂舌,不愧是“移山力士”,劲儿是真的大!
孟传虽拳脚之间略带生涩,但动静是真他娘的吓人。
这一掌要是推在自己身上,当真是尸骨无存.
移山力士,是武当求道班众人,给孟传起的新绰号。
暗指他的力气太大,宛如仙人手下执行拿人、搬运法宝、强悍无比的护法力士。
不过孟传并不喜欢这个称号,对于道门之人,这是荣誉。
但于自身而言,他不信这些,也不喜欢给别人当手下。
回过神来,他脑海中继续推演着太极十三式的路数。
“云手势”腰胯领动,双臂绕转似行云布雨。
野马分鬃开步展臂,如分疆纵马一般,劲力完全贯透到指尖之上迸发。
十三式打完,收势时敛气归元。
体内“肾丹”好像被激活了一般,下丹田部位发出嗡嗡低鸣,站定后宛若身子骨全部打开,只觉通体舒泰。
怪不得武当人在练武之前,都要来一套基础太极。
确实能“调和内息,松活筋骨”,以便于后续更好的练拳。
不顾一旁王烨道长的惊讶,他听到面板上传来提示声音。
凝神查看,这门三流拳法,已然被成功收录:
【太极十三式拳:熟练(80%)待破限】
【破限特质:圆融(初级)】
不只是成功入门,甚至一遍就将熟练度,推到近乎精通之境。
这是最基础的太极拳,虽然孟传并没有学过太极一道的拳法。
但形意拳法不分家,他的五行拳、八极拳武理甚高。
再加上现如今的上等根骨,和该如此。
虽然暂时没有时间,转修其他派系的拳法。
但【圆融】这个特质,倒是让孟传有些感兴趣。
“圆融.是不是能增强拳法之间的协调性,有助于更好的将各门拳法融会贯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