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这个饭桶 (第2/2页)
正是由于倪氏这个样子,所以刘春仁是出门到哪里,都会拉着她。
“柴米,你妈搁家呢呀……她忙啥呢?最近也没看着她出来。”
倪氏这么一问,柴米琢磨了一下,随后朝着院里喊着:“妈,你抱着孩子出来玩会。我二娘想你来着……”
苏婉听的招呼,便真的抱着孩子出来了,随后几个人就坐在门口的阴凉处,聊了起来。
都是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
聊了一会儿,柴米突然问道:“秀儿呢?”
“秀儿,我也不知道呀。出去玩了吧,反正她也丢不了。”苏婉说道:“她最近好像和上边有几个小孩,玩到一起了。经常去……不是抓mazheng,就是抓maleng的。”
(前边那个是蝗虫,后边那个是蜻蜓。)
“呵呵,她这打鸡撵狗,都不用教了,直接自学成才了。”柴米颇有一种我本来要好好教育她成才的,结果一不留神,她就废了的颓废感。
“那……”
“改天给送学校去。”柴米气鼓鼓的说道:“一个比一个忙,谁有功夫天天看着她呀。”
柴米觉得还是把柴秀送去读书好一些,有老师管着,就省心的多了。
其实,柴米知道柴秀那脑袋瓜,是真聪明,柴秀是真的能过目不忘那种。
只不过,好像柴秀一般不往正地方用。
要问个鸡毛蒜皮的小事柴秀都能清楚的记得是哪天发生的,甚至能具体到时辰。问她八乘七,她就不会了……
她只会七乘八……
就很气人。
柴米倒是不怎么担心柴秀丢了,毕竟村子就这么大,柴秀谁家都记得住,这种聪明劲,根本丢不了。
而且柴秀自己跑到大姨家那么远都啥事没有,和几个小孩出去玩,更丢不了。
只要不把别人家孩子给整丢了,就行。
“秀儿也该上学了……就是现在马上放暑假了,没几天了,下学期送她念书去吧。咱们老柴家,除了柴敏,还真没人读书了。”苏婉试探着说道:“我看秀儿脑瓜够用,上学应该可以。”
苏婉家里的大事小事,都做不了主,以前看柴有庆脸色,现在听柴米吩咐……
当然了,苏婉本身也是个没太多主见的人。
她读书很少,嫁人很早,知道的道理不多,甚至字也不怎么认识。
她已经力所能及的在自己能够了解的世界里,知道读书是有用的,就已经很不错了。
“我都想送她补课去,让她成天搁家呆着没事干。这事我研究研究,到时候能不能过两天没啥事了,找个人给她补补课,开学直接把她送三年级得了。”
“啊……秀儿,学前班还没上呢呀?”苏婉愣神的问道。
“对呀,你们家秀儿也读过书,咋还直接上三年级了?那她跟上课了吗?”倪氏也是十分不解。
“过两天试试吧,秀儿岁数太大了,再转年都八岁了,不上三年级,有点说不过去。她要去学前班,比别的小孩大两三岁,到时候她又该不好好学了。还不如,给她送三年级去,她听不懂,到时候她就自己会好好学习了。”
柴米是知道柴秀的,柴秀那股子聪明劲,是有的。如果给她送学前班的话,她也就是去玩了。莫不如直接给她点压力,她还能多少学点。而且,她的年龄也确实有点大了,这个时代的孩子,普遍五六岁就上学到一年级了,可是柴秀都已经七岁了,按理说也应该去二三年级好一些。而且柴米也觉得,柴秀跟上课,是没问题的,柴秀可不是那种一加一等于几都不知道的选手。
当然,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这个时代的小学课程比较简单。完全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是特别基础的加减乘除,背诵一些诗歌,看图作文,学一些基础的自然、体育。可以说,只有两大主课是语文数学,而这俩柴秀早就会了。
“那万一到时候跟不上课呢?”苏婉有些担忧的说道。
“哎呀我去,那就不让她吃饭。”柴米简单粗暴的回答。“饿她几顿,她啥都会了。妈,我和你说,你现在要饿她三顿,她都能把唐诗三百首倒背如流。”
“咱家也没有唐诗三百首呀……”
“改天进城就给她买………”
正说着,刘春仁就从下边上来了。
到了柴米家门口,也和倪氏一起过来聊天,手里拿着一张纸条,递给柴米:“大道村有几个人挖井,他们好像是包的,五十块钱一米。这是他们家地方,是我侄子他老姨夫……一个秃老亮。”
“二大爷办事就是准当。”柴米也不由得称赞道。
刘春仁办事向来认真心细,让他打听点事,人家都拿着小本本给你记得一清二楚的在谁家,怎么走。
柴米拿了纸条,随后又借了刘春仁家的自行车,就去大道村了。
到了大道村,一打听,还真的就找到那个说是会挖井的人了,寒暄一下,直奔主题。
聊了几句,柴米觉得价格虽然有点小贵,不过自己家的井,好挖的地方已经挖完了,剩下的都不好挖了,而且最多也就再挖了十多米,估计也就够用了。
就这么着,定了下来。
那个人,也确实像刘春仁说的一样,是个大光头,岁数却不是很大。这边光头一般就叫秃老亮,虽然没啥太多贬义词的含义,但是也绝对不是一个褒义词。
不过柴米还真忘了打听他姓啥来着,反正秃老亮和柴米谈好了价钱,就决定再找个搭把手的,就打算去三家村了。
柴米也就提前回来了。
到了家之后,还了自行车。
柴米有点惆怅,这一天天的,还得借自行车,就很烦躁。她才想起来自己那个自行车,上次本来说让宋秋水开拖拉机给修一下,结果忘记拿了。
这到处跑来跑去的,没个交通工具,多少有点难熬。况且自己家那个自行车,也实在没法修了。过两天,还真的必须买一辆自行车了。
想到这,柴米一拍脑门:宋秋水连水泥还没给送过去呢,这个饭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