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这世界已经等不及要听年轻天才的故事了(求追读!) (第1/2页)
即便一球落后,路易二世球场的球迷们的热情依然没有熄灭,但摩纳哥的更衣室的气氛却像是被灌了铅。
德尚在战术板上写写画画,总结着上半场的战术得失,球员们都不敢说话,只是安安静静的听着。
突然间,让-佩蒂特推门进来,环视了一圈更衣室。
“先生们,我们上半场踢得像是在梦游。”
德尚转过身,他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像刀片刮过每个人的耳膜,马克笔好像随意地从他摊开的手上滚落,滚到沙巴尼-农达的脚边。
沙巴尼抬起头,他惊恐地发现那个亚裔小子此时并不在更衣室里。
战术板上还粘着上半场的全队跑位分析,其中他自己两次越位,一次单刀踢飞,一次击中横梁。
说实话,只是半场而已,他踢得并不算糟糕,换上其他中锋未必有人比他做得好。
球队夏窗花两百万引进的埃及中锋马扎尔.阿卜杜拉赫曼已经被证明远不如他。
尼古拉斯-雷尼尔和塞巴斯蒂安-格拉克斯还只是十九岁的小孩,能在一些边缘比赛中获得一些出场机会练练级就不错了。
他们年龄还小,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成长。
但问题就是,一个意料之外的年轻人突然强势出现在了摩纳哥的更衣室,仅仅只是通过一场首秀,就开始站在了跟他公开竞争的位置。
而他只有十八岁。
沙巴尼扭头瞪了一眼马塞洛-加拉多,阿根廷人坐在更衣室最中央的位置,梗着脖子一副“关我屁事”的样子。
他想起了那天在停车场隐约听到的话:你什么时候干掉沙巴尼。
“下半场,我要把你换下来。”
沙巴尼的喉结滚动了一下,右手指甲深深掐进黝黑左臂的护腕。
他想反驳,第二十八分钟那次突破,明明是被迪亚拉拽倒,裁判却视而不见。
“我已经让他热身了。”
让-佩蒂特缓缓地说道。
“凭什么?”沙巴尼抬起头,嗓音嘶哑。
“我在这个赛季打进了这么多进球,球队能走到这里,我做了很多贡献。”
“那个小子做了什么?”
更衣室里的空气凝固了。
久利用毛巾盖住头,假装没听见。
此时还是愣头青的埃弗拉突然站起来想说点什么,却被斯奎拉奇一把拽回座位。
当摩纳哥的球员们从更衣室走出去的时候,沙巴尼突然扯下护腕砸向地面。
隐约露出护腕内侧针线缝制的“为了刚果”字样,那是他每场比赛前,母亲遥远的祝福。
沙巴尼在这个故事中,仅仅只是另一个“莫伦特斯”。
这就是竞技体育的残酷,即使你什么也没做错,你并非不优秀,你是球队的功臣。
但那又怎么样,你仍然会被更强势的竞争者,毫不留情的碾在脚下。
他甚至对你没有恶意。
狭小的客厅里,电视机屏幕的光映在三张紧张的脸上。
“那是不是哥哥!他要出场了?”
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猛地从地毯上弹起来,差点撞翻桌子上的果汁。
他是罗伊的弟弟罗文。
现场镜头扫过看台上的球迷,他们发出热烈的呼喊,随即镜头定格在场边一张年轻英俊的脸上,罗伊的额发上粘着雨水,为了不至于影响视线,他用发带将头发固定住。
德尚站在他的身边向他叮嘱战术,罗伊微微点头。
他们的妹妹罗米蜷在母亲膝边,手指绞着褪色的沙发套线头,这两个孩子是一母同胞的兄妹。
已经是第四代移民的他们基本上半融入了法国社会,都有自己的法语名字。
但陈兰还是坚持教他们用学习汉语和传统习俗,东南亚华人漂泊在外,如果不重视文化就会被土著同化,对这方面格外重视。
“我看不清,他穿的是几号?”
她小声问,眼睛却死死盯着屏幕,生怕错过哥哥上场的瞬间。
母亲没说话,只是把孩子们往怀里拢了拢。
电视里传来震耳欲聋的队歌时,她下意识看向客厅角落的佛龛——这一下错过了镜头聚焦到罗伊脸上的特写。
他眼中洋溢着某种神采。
急速高抬腿活动筋骨后,冲向了自己的位置。
...
“下半场比赛重新开始,德尚在更衣室就做出了换人调整,我们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有些轻率的决定,刚刚加盟不久的年轻小将罗伊替代了沙巴尼的位置,即便他在替补登场的首秀奉献了一传一射的骄人战绩,但相比已经为摩纳哥打入两位数进球的沙巴尼...”
Canal+解说的声音响起的时候,主裁判将哨子举到嘴边。
里昂主帅保罗-勒冈面沉如水,他望着场上新登场的罗伊,向着迪亚拉高喊道:
“盯死他!他还是个孩子,除了速度什么也没有!”
他还来不及研究罗伊,即便每一个法甲俱乐部的分析师都已经将他的表现建档,但可供研究的素材太少了。
保罗-勒冈也从未针对他制定战术。
卢因杜拉将球传给戈武,两支球队的球员瞬间开始移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