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我讨厌传奇叙事,因为我还不是传奇(求追读!) (第1/2页)
2003年4月16日。
摩纳哥的大巴缓缓驶近韦洛德罗姆球场,道路两侧早已挤满马赛球迷。车窗外马赛球迷的声浪如潮水般涌来。蓝白色的围巾在阳光下翻飞,德尚看着窗外的情景,与那些1993年的记忆重叠。
他们有些人高举着1993年的复古围巾和当时的照片或报纸,上面印着德尚捧起欧冠奖杯的经典画面。
罗伊靠在窗边,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面——他见过球迷的狂热,但从未想过足球可以超越胜负,成为一座城市的信仰。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膝盖,目光从窗外转向德尚的背影。
教练的肩膀微微绷紧,仿佛在承受某种无形的重量。
罗滕轻笑一声,用胳膊肘捅了捅身边的普尔索:“喂,他们喊得比给他们的球员加油时还响。”
普尔索摇摇头,嘴角却带着一丝敬意:“这就是传奇,懂吗?我们以后也会有的。”
当车窗内的德尚露出面容时,人群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口哨声,有人用扩音器高喊:
“Merci,Didier!TuestoujoursMarseillais!”
(“谢谢你,迪迪埃!你永远是马赛人!”)
德尚的右手缓缓抬起,似乎想回应什么,却又放下。
1993年5月26日的慕尼黑奥林匹克球场,承载了太多传奇故事。
1992年之前,欧冠叫做欧洲冠军杯。
1992年之后,欧冠叫做欧洲冠军联赛,从那个赛季开始首次实现了“资格赛-小组赛-淘汰赛-决赛”的赛制。
而法甲霸主马赛在那场决赛中击沉了堪称盛极的米兰王朝。
那是属于米兰王朝的时代。
赛前,几乎所有人都相信红黑军团能够再度君临欧洲,这支米兰拥有马尔蒂尼、巴雷西、塔索蒂、科斯塔库塔这样的顶级防线,里杰卡尔德和阿尔贝蒂尼坐镇中场。
即便米兰主教练法比奥-卡佩罗因战术选择而将古利特排除在参赛名单之外,他们依然拥有范巴斯滕、马萨罗、伦蒂尼和多纳多尼这样的梦幻攻击线。
替补席上还坐着帕潘、埃拉尼奥、埃瓦尼。
他们在当时有“小世界杯”之称的意甲创造了58轮不败的神话。
决赛前战绩是足以彪炳史册的十战全胜,进23球仅丢1球。
但决赛中,马赛发挥极尽完美。
年仅二十一岁的巴特斯高接抵挡,连续阻挡范巴斯滕和马塞罗的三次黄金机会。
队长德尚坐镇后腰,全场完成9次拦截,彻底锁死米兰中场核心阿尔贝蒂尼。
马赛全队跑动比米兰多出12公里,用体能拖垮了对手。
以至于赛后传出马赛球员嗑药的传闻,但无官方定论。
第43分钟,马赛获得角球,加纳魔术师阿贝迪-贝利开出弧线球,巴西中卫巴希尔-博利一跃而起,一记强力头槌砸入网窝!
进球瞬间,米兰门将罗西毫无反应,马赛替补席疯狂冲入场边。
这是欧冠决赛史上罕见的“中卫制胜球”。
当主裁判海涅曼吹响终场哨,马赛球员跪地痛哭,法国球队结束了三十七年等待,首次成为欧洲冠军!
德尚作为队长第一个举起奖杯,镜头捕捉到他颤抖的嘴唇和泪湿的眼眶。
马赛市长当场宣布:“今夜,整个法国都是蓝白色!”
之后更具争议的一幕发生,《队报》随即披露惊天丑闻:在欧冠决赛六天之前,即便法甲积分领先的马赛夺冠几乎板上钉钉,但面对在保级区挣扎的瓦朗谢讷,马赛主席塔皮埃不希望自己的球员以疲惫之姿迎战米兰,于是重金收买瓦朗谢讷多名主力,最终马赛轻松取胜。
随后马赛被剥夺1992/93赛季法甲冠军,取消下年度欧冠参赛资格,丰田杯也由欧冠亚军米兰出战。
不过,欧足联并未剥夺其欧冠冠军。
主席塔皮埃锒铛入狱,球队元气大伤。
马赛军团分崩离析,尤文得到了德尚,阿贝迪-贝利转会里昂,德塞利转会米兰,沃勒尔返回德国,博克西奇加盟拉齐奥,巴特斯前往摩纳哥,博利加盟流浪者,斯托伊科维奇远渡东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