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狂开看跌期权,动静过大惊鲍老 (第1/2页)
由于早上就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摩根士丹利等机构达成过初步场外期权意见,在港股收盘后,张扬、廖国沛和林广昌行动非常迅速,用对应标的价值1.5%比例的权利金,谈拢了港股华国联通的《短期虚值看跌期权合约》。
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仅用1.5%权利金,就能锁定一只股票涨跌方向的相关价值,对赌的金融机构不会亏本吗?
想要搞明白这个问题,就需要先了解成本、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
在合法投资领域,注意是合法投资领域,成本、风险和收益是三角对立关系,不存在低成本、低风险和高收益的投资标的,如果有,一定是金融骗局。
为什么《短期虚值期权合约》会比《长期实值期权合约》投入成本低?
原因就在于,1到30天的《短期虚值期权合约》风险属性偏高,不存在时间价值。
而《长期实值期权合约》是6个月起步,具备高内在价值+时间价值和强确定性,权利金比例也会偏高,普遍是在10%到15%之间,有些甚至更高。
就比如说2008年的《4万亿投资计划》,国家已经明确了要大力投资基建领域。
如果在政策文件刚发布的第一时间就买入相关股票的《短期虚值期权合约》,首先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30天内,相关股票的股价能不能得到政策的正向反馈,以及短线资金控盘问题。
说直白一点就是,所有人都知道基建板块会涨,但什么时候涨,这还是个需要考量的问题。
有利好就一定涨?
这可不一定。
因为短线是做多资金和做空资金之间的零和博弈,向上还是往下,不能单看政策面,还要看资金面和主力的拉升意愿。
就拿宝钢股份举例,它是钢铁企业的头部,《4万亿投资计划》的直接“接水”企业。
2008年11月5日文件落地,宝钢股份就出现了连续拉升,从11月6号的4.26元,一路上涨到了11月14号的5.6元,涨幅达到了31.45%,然而触摸到5.6元后,宝钢股份的股价就开始了M型波动,11月25号跌回4.74元,12月09号又涨回5.82元,紧接着12月31号又再次跌回了4元区间,最低摸到4.62元。
这就可以很明显看到,哪怕有确定性极强的政策文件,二级市场的股价依旧有波动。
可如果把时间线拉长,买入宝钢股份的《长期实值期权合约》,2009年2月17号摸到了6.44元,2009年6月25号摸到了7.38元,2009年8月4号更是摸到了10.33元,明显接住了政策放水。
而这也是为什么,《短期虚值期权合约》只需要0.5%-2%比例权利金,《长期实值期权合约》则需要8%-15%比例权利金的原因。
机构可能会亏钱,但每一份合约的签署,肯定是利于它们,其次才是投资方。
当廖国沛和林广昌共同来到长江中心大厦,这里59-63楼、65-68楼都是高盛集团在港岛的办公场所。
望着高耸入云的大厦,两人忍不住发出感慨。
“最后一家了。”
“签署完这家,我们应该就可以回内地了吧?”
听见林广昌说回内地,廖国沛却意味深长道:“别急着回去啊,港岛的夜生活不得体验体验。”
金融大都市最不缺的就是夜生活,因为快节奏的生活,人会越来越压抑,所以一到周末放假,港岛的灯红酒绿场所就会人满为患,上流人士则是搞各种派对。
林广昌看了眼手表时间,先一步迈进大厦道:“我对这些不感兴趣,无非就是多点外国人。”
“你就是结婚早,被锁住了。”廖国沛快步跟上。
“我算晚婚的了,就怎么说呢,只要你内心足够强大,就不会向外界索取情绪。”
林广昌淡笑道。
他不知道廖国沛经历了什么,都34岁了,还不打算成个家,或许是天生喜欢浪?
当然了。
林广昌也尊重廖国沛的选择。
因为人就活一辈子,开心点、快乐点,遵循自己的内心去活一辈子并没有错,只是选择不同。
听见林广昌对感情如此专一,廖国沛笑着打趣道:“养家真是好男人啊,我要是女的,我肯定嫁给你,再给你生两个孩子。”
“别说这种恶心话,我会怀疑你的性取向。”
“去你的,我这是在赞美你。”
“你可以直接夸的。”
“你真是个好男人,简称好人,对了,你赚那么多钱,以后打算用钱干什么?”
“买房收租,开咖啡厅。”
“在沪都?”
“那不然呢?”
“我还以为你要去粤东呢,买房收租,太熟悉了。”
“有钱哪不能收租,我要是有几十亿,肯定会拿十几亿出来买房,就当买个理财产品。”
“好想法。”
廖国沛和林广昌你一言我一语,搭乘电梯来到了高盛集团的相关业务楼层。
由于早上廖国沛来过,前台小妹见到廖国沛的那刻,立马堆满笑容道:“廖先生下午好,请先稍等,我们主管索兰·埃弗里马上到。”
“好。”
廖国沛应答。
他不知道这人是谁,估计是早上华人经理的上级。
随着前台小妹打了个电话,一位棕色卷发,西装革履,约莫30来岁的中年白人快步靠近,他一眼就认出了廖国沛,中午的时候,可没少看廖国沛的监控截取图片。
“廖先生。”
索兰·埃弗里碧蓝色的瞳孔带着笑意,热情打招呼的同时,又看向一旁的林广昌道:“这位是?”
虽说廖国沛的英文不太好,但怎么说也是本科毕业,一些简单词汇还是能听懂和会说的,他快速回答道:“我朋友林广昌。”
“林广昌,幸会幸会。”
索兰·埃弗里与廖国沛握手过后,又与林广昌握手,紧接着他做了个请的手势道:“这边请,我们DavidSmith总裁已经恭候多时,就想着见你们。”
“带路吧。”
廖国沛也抬手示意。
待索兰·埃弗里先走一步,在前面带路的时候,廖国沛立马看向林广昌,低语道:“他刚才说什么大胃斯来着?”
“David大卫,Smith史密斯,美国最常见的名字,类似于你们粤东的嘉豪嘉欣嘉杰,叫他大卫或史密斯都行,不过一般叫大卫,然后这人说大卫总裁等我们很久了。”林广昌快速解答道。
“原来如此。”
廖国沛微微颔首。
在穿过几处开放式办公区域,廖国沛和林广昌来到了一间办公室门口,索兰·埃弗里敲了敲敞开的玻璃门,用流利的英文提醒道:“大卫总裁,廖先生他们来了。”
只见宽敞的办公室内,大卫·史密斯穿着一件白色衬衫,常年健身的身材把衬衫撑得挺拔,搭配他那性感络腮胡,如果去到天府,绝对可以称之为“天菜”。
“廖先生。”
大卫·史密斯从工位上起身。
“大卫总裁…额…还是我这边朋友和你们谈吧。”廖国沛中英混合,明眼人都知道,他英文不太好。
“我是他朋友林广昌,大卫总裁你好。”林广昌立马接上。
“莫非你就是J先生?”
大卫·史密斯想到了什么。
虽说上午接待廖国沛的不是大卫·史密斯,也不是索兰·埃弗里,但他们却已经和相关业务员了解过具体情况,也知道躲在幕后的推手叫“J先生”。
“并不是,我和他一样,都是跑腿的,哈哈。”
林广昌笑了笑,目光看了眼旁边的廖国沛。
“跑腿。”
大卫·史密斯喃喃自语。
他倒是有点好奇了,是什么原因让“J先生”不能以真面目示人,难道身份极其特殊?
还别说!
真有这个可能!
在美国金融机构都流传着一种说法,那就是只管收钱理财,程序合规就不要深究出资方的身份,因为一个搞不好,查着查着,就查去了华盛顿。
“两位这边请。”大卫·史密斯示意两人去洽谈区。
“请。”
林广昌微笑接话。
随后,四人先后落座。
林广昌没有迟疑,拿出手机看向大卫·史密斯道:“大卫总裁,我现在给J先生打电话,具体期权事宜还是你们来谈。”
“好的。”大卫·史密斯点头。
他非常好奇“J先生”的声音,同时他也知道,其实华国有着许多百年,甚至是千年世家,没准“J先生”就是其中一员。
“嘟嘟嘟——”
忙音期间,林广昌打开免提,并把手机放置在桌面。
不一会。
电话接通。
“喂你好。”
张扬依旧压着嗓音,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变得浑厚。
对于不常接触的陌生人而言,哪怕对方可能在某些媒体渠道听过张扬的声音,也基本无法通过声音辨别出张扬的具体身份,况且手机也会一定程度影响音色。
“大卫·史密斯总裁和你通话。”林广昌开口提示。
张扬反应很快,立即切换英文打招呼道:“你好,大卫·史密斯总裁。”
“你好J先生。”大卫·史密斯问候一句,便直接进入正题道:“听我们业务经理说,你想要与我们协商港股华国联通的《场外短期虚值看跌期权合约》?”
“没错。”张扬应答。
“你准备开多少数额的期权?”大卫·史密斯又问。
“1张期权对应1000股,10万张,权利金比例是1.5%,你看怎么样?”张扬表现得相当熟练。
之所以这么熟练,主要还是因为拿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摩根士丹利练嘴了,而且也都摸清了这些机构的最低权利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