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17章 故人巧遇 (第1/2页)
祝明月带来的是另一个视角的解读,“秀然说,长公主或许是想在即将到来的东征中,为安德县公谋职。”
以杨守礼的身份地位,主帅之位自然不必想,但一个偏将或是佐官的职位,还是有几分可能的。
他毕竟是吴杲的亲外甥,大军远征在外,还是自己人更信得过。
段晓棠满脸地不可置信,“拉拢长安将门有什么用,回洛阳领兵不好吗?”
若朝廷真要大兴东征,洛阳作为军事重镇,定然是要出兵的,杨守礼在洛阳本就有根基,怎么看都比长安更方便。
祝明月反问一句,“你觉得杨守礼和洛阳兵放在一块,像是能打胜仗的样子吗?”
双方的名声、本事都不怎么样,加在一起哪里是负负得正,分明是奔着地狱十八层去的。
当初三州民乱之所以能闹得那么大,不就是他们精诚合作的伟大成果吗!
段晓棠颦眉思索片刻,缓缓道:“南、北衙的军队大约不会接纳他。”
各个大营哪怕没有大将军坐镇,也有名正言顺的主将和一套完整的指挥体系,怎么可能接受一个败绩累累、声名狼藉的杨守礼在头上指手画脚、作威作福。
吴华光是有些份量,但她又不是摄政公主,手里没有实权。拿不出对等的交换价值,得到的也只是表面的尊荣而已。
从古至今,常胜将军少有。
每一个百战将军,都是用人命堆出来的经验与威望。
世人总说要给年轻人“试错”的机会,但杨守礼先前的表现实在太拉胯。
打了败仗后低调做人、闭门思过也就罢了,可他倒好,看不过替他收拾烂摊子的两卫一路凯歌,竟然还在后方放冷箭、拖后腿。
这般心性,实在不堪造就。
将来无论他领兵是胜是败,都会有许许多多人跟着倒霉。
倒血霉!
祝明月沉吟道:“即便不能进入南北衙,也可以算是联络友军了。”
毕竟按照往常惯例,作为朝廷精锐,南北衙禁军必然也是要出兵东征的。
杨守礼若是能提前和这些将门打好关系,将来在军中也能少些阻力。
祝明月忽然说出一句经验之谈,“不怕富二代玩物丧志,就怕富二代踌躇满志。”
无论吴华光还是杨守礼本人,为什么就不能接受杨守礼是个不折不扣的废物甚至混账的事实呢?
家里有丰厚的财产和世袭的爵位,若是能趁早认识到自己不堪造就的现实,安安分分在家啃老,顺便生几个孩子,说不定子孙辈还能有翻身的机会。
可偏偏他们野心勃勃,非要觊觎自己能力配不上的权力,最后只会害人害己。
到了正宴那日,三人收拾妥当,便前往公主府赴宴。
贺礼由祝明月亲手准备,随大流的规制,既不刻意讨好,也不至于失礼,恰好符合她们露个面便走的初衷。
她们到的偏晚,不必过早卷入应酬。
此时尚未到开宴时辰,宾客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闲聊,衣香鬓影交错,欢声笑语与丝竹之声隐约传来。
今日的宾客身份格外纷杂,既有皇亲国戚、更添了不少将门人家的家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