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大章)他可不想自寻烦恼 (第2/2页)
“爹,赵大儒人家的老家本就在京城,你应该说他回京。
虽然,他半辈子都在南方居住。
不过这件事,也不知道他跟姜大儒说了没。
前些日子,两人写信骂了好几个来回。
要是赵大儒没说,我都没胆告诉姜大儒这消息了。”陆承安有些烦恼的说道。
听到这话,陆正田摆摆手,道:
“承安,这你倒不用烦恼。
我前两日还听别人说,姜大儒最近在收拾他的院子,要招待好友。
想来,能被姜大儒称为好友的,赵大儒应该算一个。
正巧赵大儒进京,我觉得姜大儒要招待的就是他。”陆正田笑着说道。
一听这话,陆承安马上放下心来。
接着,他愣了下,看着外面的天色,对着陆正田说道:
“爹,你说我现在找姜大儒,告诉赵大儒明日进京,姜大儒过后会不会因为我一个字都没跟他透露,就找我文斗?
你知道,赵大儒进京,我没告诉姜大儒,但姜大儒这些日子跟我可是见过好几面,也从没提起这事。
我觉得,那两个老爷子,绝对暗中打赌了。”
听到这话,陆正田只是默默地指了下圆月高悬的夜空。
虽然陆正田什么话都没说,但陆承安了然的苦笑一声。
看来,他真的躲不过一场文斗了。
现在,他的知识储备明显比姜大儒强得多。
而且他的记忆,和以前来自信息爆炸世界的见识见闻,就连姜大儒有一辈子的阅历加成,都在他面前都不够看。
但这老爷子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跟他也越来越熟悉后,学会了耍赖。
他陆承安,真的斗不过一个耍赖的老爷子。
尤其是,现在还有个臭脾气的老爷子来了。
只是这么一想,陆承安都觉得开始头疼。
当然,他最终还是踏踏实实的睡了一觉,又算了下时间,去城门处迎接赵大儒的到来。
此刻的陆承安,还不知道一个心眼多,另一个臭脾气的老头,加起来会有多热闹。
在城门口,陆承安只一眼,就看到了姜大儒家的马车。
刚准备悄悄看一下,姜大儒有没有过来的陆承安,往近凑了下,就跟撩起车帘看过来的姜大儒对视了一眼。
“姜老爷子,这么巧,竟然在这遇到你了。”陆承安干笑道。
听到这话,姜大儒轻哼一声,道:
“承安小子,我也没想到。
直到现在,我都没听到你说一句,赵良辰那老小子要进京了。”
“姜老爷子,这可不能怪我。
你前些日子不是正好跟赵老爷子吵架吵的欢吗?
我听说,你们光是吵架的书信,来来回回就不下十五封。
您说,你们这么友好的感情,我怎敢提这事?”陆承安赶紧说道。
回答他的,是姜大儒的轻哼声,还有看过来,带着调侃的目光。
“承安小子,你可知,我跟赵良辰吵架,是为了什么?”姜大儒开口道。
听到这话,只是看了姜大儒脸上的表情一眼,陆承安就表示,他一点都不知道。
但姜大儒今天的分享欲可是十足的,在看了陆承安一眼后,他直接说道:
“我跟赵良辰,家中子嗣都不丰。
但我们俩,凑一起孙女外孙女加起来,最起码也有近二十个。
前些日子,赵良辰突然提起你有没有喜欢的姑娘。
这不,我们就这个问题开始探讨,最后因为想要给你介绍我们家中姑娘,吵了起来。
这次为了公平,我跟赵良辰那老小子打赌,只要你没告诉我赵良辰要进京的事,我就办个宴会,让家中孙女外孙女都来跟你见见面。”
“姜老爷子,这事可不行。
我跟你可是忘年交,你孙女和外孙女,跟我差辈分的。”陆承安快速地说道。
听到这话,姜大儒无语的瞪了陆承安一眼。
接着,他挥挥手,道:
“你小子别跟我说这些有的没的,要是真觉得你跟我家孙女或外孙女中哪个合适,我还能等到赵良辰那老小子惦记你?
反正,这次的赌我赢了。
你呢,乖乖打扮好,被我带出去显摆一下。
至于见面什么的,看一眼就算了。
你小子跟我那些孙女外孙女,都不合适。”
陆承安:“……”他该高兴吗?
看了姜大儒一眼,陆承安就默默认了姜大儒的话。
至于赵大儒那边,一想到他惦记对方的书,对方竟然惦记他的人,陆承安都想原地转身,溜到翰林院了。
可惜,就在他这么想的时候,赵大儒的马车,来了。
虽然两人没见过面,但根据姜大儒对赵大儒的形容,陆承安脑海中早就有了赵大儒的形象。
再加上确定姜大儒是理科男,陆承安差点都觉得自己靠着印象,能大致画出赵大儒的长相和那份气质。
但一见面,陆承安觉得他想错了。
赵大儒光看长相,简直是仙气飘飘,换上道具,装成即将得道飞升的老道士都没人怀疑。
就这形象,跟陆承安脑补出来的差别太大了。
当然,在赵大儒一开口后,没说两句,跟姜大儒就引经据典开始讽刺起来,仙气飘飘的形象一下没了。
见状,陆承安看着两位老爷子,提醒道:
“两位老爷子,要不,咱们先离开城门口?”
听到陆承安这话,赵大儒马上将目光投向他,开口道:
“承安,你小子跟我想的一样,出入不大。
来,我这次可是将宝贝家当都带来了。
你以后但凡有空,都可以来找我。”
说到这,赵大儒指了下他身后被严密保护起来的十来辆马车。
只一眼,陆承安就明白,赵大儒这次带来的书绝对不少。
而在赵大儒那些书后面,才是他带来京城的家人。
很显然,在赵大儒心中,家中一众人,都没他的书宝贝。
干笑一声,确定赵大儒指的是书后,陆承安马上应了下来。
他现在,属于看的书越多,掌握的知识越丰富,就觉得自己该学习的更多,什么都知其然的时刻。
既然这样,陆承安决定,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多读点书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