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说好当闲散赘婿,你陆地神仙? > 第223章 道尽人间(求月票)

第223章 道尽人间(求月票)

第223章 道尽人间(求月票) (第1/2页)

转眼十天过去。
  
  中秋之后,天气不似先前那般炎热,足称得上秋高气爽。
  
  除了魏朝最南边的广越府、交州一带,其余地方都是凉爽宜人,微风和煦。
  
  可是魏人们却比以往更忙碌了。
  
  种庄稼的农户秋收之后,便为冬天和明年准备,修筑堤坝、稳固水渠,犁地翻土等等。
  
  商贾们变化不大,一年四季不分天气、时节都要忙忙碌碌。
  
  连那些读书人,也比以往忙碌许多。
  
  忙碌是大多数学子都要为不久后的县试、府试和院试、岁考做准备。
  
  魏朝九州三府的县试时日不定,多半都集中在九月至明年一月期间。
  
  通过县试的学子,便可参加二月的府试,通过后的几个月内便是院试。
  
  通过院试便可获得“生员”功名,俗称秀才。
  
  想要参加乡试、会试,就需要在那之前,参加科考拿到“生员”资格才行。
  
  总归来说,到得秋天,大魏上下的学子便都在为接下来各种考试做着准备。
  
  便连那些秀才也是一样,想保留秀才身份,每年的岁考都不能错过。
  
  只是中秋之后,学子们在准备各项考试时,也不忘凑些热闹。
  
  如中秋佳节各州各府诗会中,有哪些名篇问世。
  
  乃至各地有名的秦楼花魁,同样受到学子们的讨论。
  
  大都是因为“附庸风雅”或者“才子风流”之类的缘由。
  
  学子们早已习以为常,每年的中秋、上元,诗会密集,名篇佳作纷至沓来。
  
  因而往年时候,中秋之后的一个月内各地学子为了争论哪篇诗作最好,自是没少争论。
  
  比之讨论哪个花魁最是貌美、才艺最佳,还要激烈。
  
  可是今年的境况却是有些不同。
  
  或者说,古怪。
  
  不是没人讨论了,而是随着一首《水调歌头》从蜀州传来,所有名篇佳作在它面前,都失去了任何的争论的意义。
  
  便是那些大家所作的诗词拥护者众多,也不得不承认——《水调歌头·中秋》,是今年所有中秋诗会的最佳。
  
  不是一地,而是大魏朝九州三府之地,过半学子一致的结论。
  
  便连久未露面的几位书院大先生,也忍不住传出些赞叹:
  
  “词以不犯本位为高,陈轻舟所写‘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空灵蕴藉。”
  
  “《水调歌头》之疏快,诚然天地间俊语。”
  
  “此词前半犹如天上谪仙化人执笔所写,后半悲婉绵丽,道尽人间。”
  
  一句“道尽人间”,足可见众多读书人对《水调歌头·中秋》的推崇。
  
  只是各地之言众多,大抵可以用“古往今来中秋咏月词之最”来概况。
  
  江南府,金陵。
  
  作为前朝旧都,金陵有“五百年繁华”美誉。
  
  以朱雀大街为中轴,东西两侧坊、市极尽繁华,绵延近百里。
  
  尤其是秦淮河两岸,秦楼、客栈、酒肆等林立,往来行客更是络绎不绝。
  
  从早到晚,没有一刻时辰不是热闹喧嚣的。
  
  好在两岸的一些宅院距离那些吵吵闹闹之地相对较远,否则怕是很难住下去。
  
  不巧的是,刚刚从蜀州来到金陵的孙辅,买下的一座小院子附近就有几座秦楼。
  
  每日天不亮,喝得醉醺醺的酒客便会哼哼唧唧的从院门前走过。
  
  更有甚者在门外墙上小解,让孙辅的夫人气得直想骂人。
  
  可这些还不算最过分的。
  
  最过分的还要数秦楼的那些姑娘们。
  
  大抵是因为孙辅一家读书人,每每路过时,就有穿着暴露的姑娘朝院子里抛个媚眼。
  
  孙辅自是不会理会。
  
  可他的儿子孙云峰——一位样貌英俊的读书人,就有些遭罪了。
  
  虽说孙云峰已经年过三十,性子沉稳,但是他以往在蜀州府城的时候,哪里去过城南烟花巷?
  
  别说经历这等事情了,连看到秦楼姑娘的机会都少之又少。
  
  所以这位血气方刚的中年人,每次对上那些姑娘们的眼神,都有些许不自在。
  
  脸红心跳,不一而足。
  
  对此,孙辅没什么好办法,只叮嘱一句糟糠之妻不可欺,又让夫人和儿媳时时盯着便就作罢。
  
  “明日一早,老夫去李家私塾教书,云峰,你也去寻一处店铺,还是做老本行。”
  
  “爹,孩儿记下了。”
  
  孙云峰自是不敢反驳孙辅的话,满口答应下来,继续道:
  
  “这两日我已试过秦淮河水、紫金山的山泉水,都可用于酿酒。”
  
  “只是口味上会差一些,毕竟赤水河上的水源更为甘甜。”
  
  “差些就差些,足够咱们一家糊口即可。”
  
  闲聊几句,孙辅起身来到书房,照例拿出陈逸所赠的诗词观看起来。
  
  越看越是欣喜,继而拿出笔墨临摹行书字迹。
  
  他本身不擅长书道,境界不高,但读书人看书写字乃是天性,对字帖的喜欢不用多说。
  
  临摹两遍。
  
  他小心收好字帖,准备研究一下行书笔画。
  
  但还没等他勾勾画画,就见孙云峰匆匆赶来,急声道:
  
  “爹,金陵书院的居易先生到访。”
  
  孙辅一愣,“你说谁?”
  
  “居易先生,他人现在就在院中,您……”
  
  便在这时,一道身影出现在书房外面,朝着孙辅微微躬身一礼:
  
  “长明兄,冒昧打扰,还望见谅。”
  
  他丝毫不显老态,样貌方正,嘴上有两撇八字胡须,身形瘦高,内里一身白色长衫,外罩一件蓝色儒袍。
  
  仅是站在房中,儒雅气质便外溢而出。
  
  孙辅忙起身行了个揖礼,“应是老夫招待不周,请你海涵。”
  
  人的名树的影。
  
  居易先生不仅是金陵书院的大先生,还是名满天下的理学大家。
  
  其人门生众多,不少都在朝中为官。
  
  在金陵乃至江南府的地位,大抵跟贵云书院的岳明先生类似。
  
  只是居易先生显然比岳明先生更被人熟知。
  
  孙辅知道这些不假,可他跟居易先生并无往来,也没什么交情。
  
  着实没想到居易先生会来找他。
  
  “长明兄客气了。”
  
  两人落座,孙云峰和夫人去烧水准备茶水。
  
  客套几句。
  
  居易先生笑着说:“长明兄应是在疑惑老夫今日为何前来吧。”
  
  孙辅没有否认,点头道:“老夫对居易先生神交已久,却是无缘得见,倒的确有些疑惑。”
  
  “哈哈……理该如此,理该如此。”
  
  “老夫此番前来,也是机缘巧合。”
  
  顿了顿,居易先生笑着问道:“长明兄,不知你是否听闻中秋诗会之事?”
  
  孙辅苦笑道:“老夫初到金陵,刚刚安顿下来,还未了解过金陵这边诗会境况。”
  
  居易先生摇摇头,“并非金陵这边,而是蜀州贵云书院的中秋诗会。”
  
  “哦?”
  
  “前日,蜀州来信,贵云书院的中秋诗会出了一篇佳作,名为《水调歌头·中秋》。”
  
  孙辅心中一动,隐约猜到居易先生的来意。
  
  便听居易先生继续道:“写下这首词的正是老夫昔日学生,如今的萧家赘婿陈逸,陈轻舟。”
  
  孙辅印证了先前猜测,暗自嘀咕难怪了。
  
  难怪居易先生会在这时候找过来。
  
  “先生是听闻老夫曾经常住萧家,所以前来询问老夫有关陈逸之事?”
  
  “轻舟他的确有大才,尤擅诗词,他……”
  
  居易先生稍稍抬手,示意见谅,道:“老夫这位学生自小聪慧,老夫不怀疑他的文采。”
  
  “此次前来,只为找长明兄求证一事——轻舟他是书道当真达到圆满了?”
  
  孙辅恍然,点了点头道:“此事不假。”
  
  居易先生闻言脸上笑容更盛,“看来传言非虚,轻舟在曲池上写词,以书道意境显露出一座仙境。”
  
  “可惜老夫身在金陵,距离蜀州甚远,否则老夫必定前去一观轻舟书道风采。”
  
  孙辅心下一动,起身来到书桌前拿过一个锦盒,回到座位前道:
  
  “若是其他,老夫或许不能满足居易先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