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小溪河畔杨柳梢(二) (第2/2页)
解军的父母更是悲痛欲绝。两位老人都是退休教师,一辈子教书育人,没想到儿子会走上这样一条不归路。父亲解建国一夜之间白了头,母亲则整日以泪洗面,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是我们没教好他,是我们没教好他。”
就在大家以为事情已经尘埃落定时,一个意外的发现让整个案件再次陷入了迷雾。
警方在整理解军的遗物时,发现了一本日记。日记里详细记录了解军和张娟从相识到相恋的过程,以及他内心的挣扎和矛盾。然而,在日记的最后几页,却出现了一些奇怪的内容。
“他们知道了,我必须尽快想办法。”
“不能让她毁了我的一切。”
“那个孩子,绝对不能出生。”
这些话让办案民警感到十分疑惑,“他们”到底是谁?难道解军的背后还有其他人?
为了查明真相,警方再次展开调查。他们调取了解军公司的财务报表,发现公司在最近几年里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且还有一笔巨额的外债。更让人意外的是,解军在案发前一个月,突然将公司的大部分资产转移到了一个陌生的账户上。
顺着这条线索,警方很快找到了那个陌生账户的主人——王浩。王浩是解军的生意伙伴,两人合作多年。当民警找到王浩时,他显得十分紧张,说话支支吾吾,眼神躲闪。
在民警的再三追问下,王浩终于说出了实情。原来,解军的公司早就资不抵债,为了维持公司的运转,他向高利贷借了一大笔钱。后来无力偿还,高利贷的人就威胁他,如果不还钱,就对他的家人下手。
解军走投无路,只好向王浩求助。王浩建议他找个借口把公司的资产转移出去,然后宣布破产。解军虽然觉得这个办法不太光彩,但为了家人的安全,还是答应了。
“那你知道解军杀害张娟的事情吗?”民警问道。
王浩摇了摇头,“我不知道。他只是说那个女人怀了他的孩子,想讹诈他一笔钱。我劝他赶紧把事情解决了,别影响公司的事情。没想到他会做出这样的傻事。”
虽然王浩否认自己参与了杀人事件,但警方并没有轻易相信他的话。他们继续深入调查,发现王浩在案发当天曾和解军有过多次通话。而且,在解军转移资产后,王浩的账户上多了一笔不小的收入。
种种迹象表明,王浩很可能知道一些内情。警方加大了审讯力度,王浩的心理防线终于崩溃了。
“我确实知道一些事情,但我没让他杀人啊。”王浩哭着说,“那天解军给我打电话,说张娟要去告他,还要把事情告诉她的家人。我当时也是急了,就说了一句‘你自己想办法解决,别连累我们’。没想到他会真的杀人。”
王浩还交代,解军转移资产的事情是他一手策划的。他原本以为只要解军宣布破产,高利贷的事情就可以不了了之。没想到解军会因为张娟的事情而东窗事发。
随着王浩的落网,案件的真相终于水落石出。原来,解军杀害张娟不仅仅是因为害怕事情败露,还因为张娟知道了他转移资产、拖欠高利贷的事情。张娟以此要挟解军,要求他支付一大笔钱,否则就向警方举报。解军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动了杀心。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谁也没想到,这起看似简单的情杀案背后,竟然隐藏着这么多的秘密。
张娟的养父母在得知真相后,更是悲痛万分。“这孩子这辈子太苦了,没想到最后会落得这样的下场。”赵寻香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说。她和丈夫决定,要为张娟讨回公道,让那些伤害过她的人都受到应有的惩罚。
于是,张娟的养父母向法院提起了民事诉讼,要求解军的家人和王浩赔偿他们的精神损失和经济损失。法院经过审理,最终判决解军的家人赔偿张家10万元,王浩赔偿张家5万元。
虽然得到了赔偿,但张娟的养父母心里依然空荡荡的。他们来到张娟的坟前,把判决书烧给了她。“娟儿,你安息吧,坏人都受到惩罚了。”赵寻香跪在坟前,泣不成声。
案件虽然已经结束,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却远远没有消失。宣威市的许多学校都开展了法律教育课程,用这个案例来警示学生们要遵纪守法,珍惜自己的生命。
在柳树溪畔,那棵曾经见证了罪恶的杨柳树依然静静地矗立着。溪水潺潺流淌,仿佛在诉说着那段令人心碎的往事。每当有人经过这里,都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心中充满了感慨和叹息。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几年过去了。解军的公司早已破产,王浩也因为参与经济犯罪而锒铛入狱。刘梅带着孩子离开了宣威市,去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了新的生活。她希望能让孩子忘记过去的伤痛,在一个平静的环境中长大。
张娟的养父母也渐渐走出了悲痛的阴影。他们把对张娟的思念化作了动力,更加用心地经营着自己的小日子。每年清明节,他们都会带着鲜花来到张娟的坟前,陪她说说话,告诉她家里的近况。
然而,就在人们以为一切都已经过去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又让这个案件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
2018年的一天,宣威市公安局的民警在整理旧档案时,发现了一张模糊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个年轻女子,长得和张娟有几分相似。经过技术处理,民警们惊讶地发现,这个女子竟然是张娟的亲生姐姐——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