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袁公三防,简直精妙无匹! (第2/2页)
“连君侯,荀令君、郭府君、吕将军、董太守这些如今皆有丰功伟绩的人,都失之交臂。”
虞翻笑着道:“他若是懂易学之理,也许能顺应天意大势而动。”
“今年之后,就不会再有这些比较了,此计若成,袁绍必无翻身之可能,”许泽说着翻身上马,冲虞翻道:“仲翔稍作准备,三日之后我们启行青州,而后再自广陵归庐江。”
“唯。”
……
七月下旬。
曹操筹措十万石军粮,以精锐、老兵、新兵混编,以李典、高顺、徐晃为辅,关羽为帅领三万大军押送粮草驰援冀州。
命曹洪、曹仁先攻湡水,直奔邯郸、永年,一路向北而攻,最终在苏人亭遭到袁绍兵马伏击,但和许攸所言不差,袁绍虽然依三水纵深设防,却没有倾注太多兵力。
故此攻克赵国,似乎不难。
曹操更是亲自坐镇邺城,将自己公务之所迁徙至此,收治流民安置于魏郡,且迁五十万民至邺城劳作,如今半年过去,魏郡已逐步恢复往日秩序井然之状。
当然,也将驻军之地推进了百里。
临城,袁绍至此常山南面的藩障城池,督战于汦水,欲效仿当年韩信背水一战,给予少许精兵信心,让曹操大军耗损于赵国境内。
沮授亲自查看了湡水、汦水防线后,回到临城对袁绍赞不绝口,此前他还未曾来看过,只是知晓袁绍用少许兵力,不到五千人,镇守赵国。
其余的兵马,还要从当地的豪族榨取出来,就算是将所有乡勇算在一起,满打满算也不过八千人。
没想到今日走完三道水关,依险设防扼守要道,彼此之间可以相互驰援,且方便传令,不会被人以疑兵、流言祸乱,曹操想拿下赵国,非得付出数倍损伤不可。
沮授一夸,那可真是夸到了袁绍的心坎里。
特别是两人之前有所不快,如今又还能够重新共事,情绪价值倍增。
“哈哈哈!!”
袁绍在临城城头,平视远方山川,朗声道:“曹阿瞒纵能过三水,人马也将折半,何惧之有啊!”
“吾料定他今年必定无功而返,劳民伤财,诸位贤者谓之时机转折,想必就在今年了!”
“主公英明。”
众人附和一番,沮授还是躬身道:“主公,既有三水为险,曹军暂且不能过来,不如趁机将粮仓从界休移至薄落亭附近?”
袁绍默算了片刻,薄落亭在巨鹿,地势虽然平坦,但若是运粮到常山来,至少要多耗好几日,因为水路大多逆流。
岂能舍顺求逆,徒增耗损呢?沮君真是危言耸听,井陉关周围设防亦是牢固,比这赵国三水更加精妙,暗含了八关阴阳均衡之道,古来少有。
“沮君,此事不便呀,你信不信,曹操减轻赵地援军压力,定然会举一支大军佯攻巨鹿?”
沮授眉头一皱,没有开口。
后续数日之后,果然不出袁绍所料,曹操派曹洪为将,分兵转向巨鹿,欲夺城渡大陆泽而从侧翼进常山。
但在薄落津遭到阻击,亦不能建功。
沮授对袁绍的料敌先机敬佩不已,有惭愧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