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联合行动 (第1/2页)
脚步声在隧道里回荡,不是他的。
林深贴着井壁往前挪,右臂的灼热已经变成一条冰冷的线,从肩胛一直扎进后脑。他知道那不是痛觉,是系统在重新校准神经接口的频率。每一次频率跳动都像是一根细针在刺穿他的意识层,试图剥离他残存的自主思维。它还没放弃,也不会放弃。它等了太久——从1983年7月19日那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开始,它就在地下深处布网,把地热阵列、他母亲临终前留下的加密日志、小周最后一次通讯的残频,甚至他每一次穿越的时间戳,都编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认知牢笼。而他,是最后那个要被收拢的节点,是它完成“归零协议”的最后一块拼图。
他没回头。
掌心那张纸条还在发烫,像是被什么力量从内部点燃。那不是普通的墨迹,而是用液态记忆合金写成的密文,只有在特定体温下才会显现内容。他没时间细看,只凭着三年前的记忆,摸到了地热主井的控制舱——锈死的门栓、歪斜的读卡器、墙角那台老式终端的绿色指示灯,全都和记忆中一模一样。可这一次,他不是来修设备的,也不是来重启系统的。他是来劫持战场的。
他把存储卡插进终端,血顺着指尖流到接口上。那是他从上一次穿越中带回来的生物密钥,融合了他母亲的DNA片段和小周残留的神经信号。屏幕闪了一下,跳出一行字:“密钥验证中……7-19-83协议残影加载完成。”
成了。
这不是系统给的权限,是小周留下的后门。她在被系统完全覆盖前的最后0.3秒,用一段逆向编码锁死了地核主控模块的访问路径。她没被完全抹除,至少在那一刻,她还记得他是谁,还记得他们曾在河北的雪夜里,用“烽燧二进制”传递过“火种未灭”的信号。林深咬牙,把跃迁舱残余的能源模块接上终端,手动调出定向发射程序。信号编码他早就想好了——五胡乱华时期他在河北用过的“烽燧二进制”,三短两长,代表“火种未灭”。
脉冲信号射出的瞬间,头顶的轨道传来轻微震颤。
他知道,盟友收到了。
七秒后,近地轨道。
紫色光晕从虚空中浮现,像一层薄纱缓缓展开。那是X-0∞文明的“光织护盾”,由量子纠缠态纤维编织而成,能在亚原子层面拦截非物理态入侵。护盾刚展开,三道幽蓝色的能量流就撞了上来,没有实体,却让空间泛起涟漪,像水面上的油膜被撕开。监控台上的数据疯狂跳动。
“目标形态不稳定,呈意识聚合态,频率与人类脑波α段高度重合。”
“武器系统无法锁定,常规粒子束穿透无效。”
“护盾承受力下降至67%。”
林深的声音从加密频道传来,冷静得不像刚从地底逃出来的人:“别用高能武器,它们吃能量。启动‘谐振陷阱’,我来调频。”
他调出模拟推演空间,输入当前参数。系统立刻生成三个方案。第一个耗能太大,地球电网撑不过两分钟;第二个需要盟友母舰靠近大气层,磁场干扰会让他们的引擎瘫痪;第三个——利用地热阵列残余的深层谐振波,制造一个局部频率陷阱,把能量体困在特定波段里。
他选了第三个。
“三峡、雅鲁藏布江、塔里木盆地的备用电网,全部接入地核谐振网,功率调到临界点。量子诱饵准备,模拟十万人类意识集群,频率锁定在8-12Hz。”
指令下达,地球开始震动。
不是地震,是地核被人为激发的低频共振。山体深处,沉寂多年的能量阵列重新苏醒,电流顺着岩层蔓延,像一条条苏醒的神经。与此同时,盟友母舰释放出数百个微型诱饵,每一个都携带一段伪造的意识信号,像灯塔一样在近地轨道闪烁。
能量体动了。
它们放弃了对护盾的冲击,转而扑向诱饵。林深盯着数据流,手指在终端上快速滑动。当三股能量流同时进入预设频率区时,他按下确认键。
“共振锁定,反向调制启动。”
地热阵列的波频突然反转,形成一个无形的漩涡。冲进去的能量体像是撞上了墙,开始扭曲、拉长,最后分裂成无数细小光点,像被风吹散的灰烬。
第一波,退了。
但林深没松手。
他调出文明融合监测仪,发现那些散去的光点并没有消失,而是沿着卫星通信链路悄悄扩散,像病毒一样侵入低轨卫星的控制系统。一台气象卫星突然偏离轨道,另一台通讯中继站开始发送杂乱信号,频率和《千字文》的诵读节奏一模一样。
他又看见了。
不是巧合,是模仿。它们在学人类的语言,学记忆的节奏,学文明的脉络。它们不是来毁灭的,是来“替代”的——用人类的记忆方式覆盖人类的意识,用文明的外壳包裹吞噬的内核。
“切断全球非必要神经接入网络。”他下令,“所有脑机接口,强制离线。”
指令传下去,城市里的光暗了一瞬。数十亿人从梦境、工作流、虚拟社交中被强制弹出,世界陷入短暂的静默。
他接着调出一段加密数据包——五胡乱华时期他录下的《千字文》原声,没有修饰,只有雪地里的颤抖呼吸;还有一段唐代古琴曲《广陵散》,是他从安史之乱的废墟里抢救出来的残谱,由一位盲眼乐师用断弦弹完的最后一个音。那音符里藏着一种无法复制的悲怆,是文明在断裂边缘仍不肯低头的倔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