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童稚 (第2/2页)
脱坯是个体力活,也是个需要点技巧的手艺。
王平安之前是干过的,他指挥着王来福和陈识,在东边空地上选好位置,清理平整,然后开始和泥。
黄土是从院子角落挖的,加上水,掺入铡短的麦秸,这是王娟从粮站想办法弄来的下脚料。
麦秸能起到筋骨的作用,防止土坯干后开裂。
王来福和陈识脱了外套,只穿着单褂,抡起铁锹和钉耙,在巨大的泥堆里奋力翻拌。
初春的天气还带着寒意,两人却干得满头大汗,汗珠子顺着脸颊往下淌,滴进泥里。
“嘿!这泥和得,得有劲儿!”
王来福一边用力踩着泥,一边笑道,“跟揉面似的,揉到位了才筋道!”
陈识学着他的样子,用脚反复踩踏,感受着泥浆从稀软变得粘稠、富有韧性。
泥和好了,王平安搬来了几个长方形的木模子。
他示范着,用瓢舀起和好的泥浆,倒入刷过水的模子里,用手压实,尤其是四个角,然后用一根弓形的细铁丝沿着模子口一刮,刮去多余的泥。
“来,小识弟,试试。”
王平安把模子递给陈识。
陈识接过沉甸甸的模子,学着王平安的样子,小心翼翼地将模子端到旁边平整好的空地上,轻轻一扣,再缓缓提起。
一块方方正正、带着湿润泥土气息的土坯便成型了,静静地躺在地上。
“成了!”陈识有些兴奋。
“手要稳,扣的时候要快,提的时候要轻。”
王平安指点着。
陈小艺也过来帮忙,她手巧,很快就掌握了要领,脱出来的土坯有模有样。
陈小莺则负责用小树枝在每块土坯上划上记号,说是怕和别人家的弄混了,童稚的举动引得大家发笑。
院子里,一排排新脱的土坯整齐地排列开来,需要好几天的晾晒才能干透。
与此同时,砌墙的工程也同步开始。
刘师傅带着王来福,负责用砖砌筑承重的砖腿子和墙基,刘师傅吊线、找平,王来福负责递砖、和灰,两人配合默契。
砌砖是个精细活,灰缝要饱满均匀,墙面要横平竖直。陈识一有空就凑在旁边看,帮着递个工具,搬几块砖。
“刘师傅,这砖缝咋留的这么齐?”
陈识虚心求教。
“嘿,讲究多了。”
“一是手法,二是工具。你看这瓦刀,用熟了,灰浆挑多少,抹多厚,心里都有数。这线要绷得紧,眼要准,手要稳。好比你们公安抓坏人,也得讲个准头不是?”
陈识笑了:“您这比喻,贴切!”
几天后,土坯干得差不多了,开始垒砌主体墙壁。
王平安和陈小艺成了主力。
陈小艺干得一丝不苟,额前的碎发被汗水粘在脸上,也顾不上擦。
王娟除了操持一家人的伙食,也闲不住。
她带着陈小莺,用旧扫帚和抹布,清理拆下来的旧门窗上厚厚的污垢和朽坏的木头渣子。
能修补的,就等李木墩有空了修修补补,实在不能用的,就拆下合页、插销这些金属件,留着以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