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储位风云与朝堂震荡 (第1/2页)
废黜太子李承乾的诏令颁布后,整个长安城都陷入了一片哗然。朝堂之上,大臣们分成了几派,各自为新的储君人选争论不休。
“陛下,自古以来立嫡立长,虽太子李承乾犯下大错被废,但嫡次子李宽如今已长大成人,性情温和,可立为太子,以承大统。”老臣萧瑀率先站出来说道,他的声音苍老却有力,在朝堂上回荡。
然而,立刻有大臣提出反对意见。中书侍郎岑文本拱手道:“陛下,李宽虽为嫡次子,但才能并不出众。如今国家正值多事之秋,需要一位有雄才大略、能带领大唐走向更辉煌的君主。魏王李泰聪慧过人,文采斐然,且一直深得陛下喜爱,立他为太子,实乃明智之举。”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分成了两派,支持李宽和支持李泰的大臣们争论得面红耳赤。李世民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心中十分纠结。
就在这时,谏议大夫褚遂良站了出来。“陛下,恕臣直言,无论是李宽还是李泰,都并非最佳人选。李宽才能平平,恐难以担当治理国家的重任;而魏王李泰野心勃勃,若立他为太子,难保不会重演太子李承乾的悲剧。”
李世民微微点头,示意褚遂良继续说下去。
褚遂良接着说道:“陛下,依臣之见,晋王李治生性仁厚,心地善良,且谦逊好学。若立他为太子,既能避免兄弟相残的悲剧,又能让百姓感受到陛下的仁德。”
李世民陷入了沉思。李治他自然是了解的,这个儿子性格温和,不像李承乾和李泰那样锋芒毕露。但要将大唐的江山交给他,李世民还是有些犹豫。
“陛下,褚大人所言极是。晋王李治虽看似柔弱,但内心坚毅,有明君之相。而且他与诸位皇子关系融洽,若立他为太子,可保皇室和睦。”房玄龄也站出来支持李治。
李世民看着朝堂上争论不休的大臣们,心中暗叹。这储君之位的争夺,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此事暂且搁置,容朕再考虑考虑。”李世民最终说道。
散朝后,魏王李泰得知了朝堂上的争论。他心中十分不满,尤其是听到褚遂良和房玄龄支持李治,更是气得咬牙切齿。
“哼,李治那小子有什么资格与我争夺太子之位?”李泰愤怒地说道。
他的谋士连忙劝道:“殿下,如今局势对您不利,我们得想个办法扭转局面。”
李泰沉思片刻,说道:“我要亲自去见父皇,表明我的心意。我就不信,父皇会不选我。”
李泰来到李世民的书房,见到李世民后,立刻跪下哭诉道:“父皇,儿臣一直对皇位并无觊觎之心,只是希望能为父皇分忧,为大唐社稷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今朝堂上有人恶意中伤儿臣,还推举李治为太子,儿臣实在是痛心疾首。”
李世民看着李泰,心中有些动摇。“泰儿,你起来吧。朕知道你有才华,但储君之位关系重大,朕不得不慎重考虑。”
李泰接着说道:“父皇,儿臣若能成为太子,日后登上皇位,定会善待兄弟们。若违背此言,愿遭天谴。”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朕相信你的心意,但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就在李泰离开后不久,李治也来到了李世民的书房。他一脸惶恐地跪在地上,说道:“父皇,儿臣从未想过争夺太子之位。儿臣自知才能有限,只想在父皇身边尽孝。如今朝堂上的争论,让儿臣十分不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