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风影权谋 (第2/2页)
武昭仪立刻回到宫中,精心梳妆打扮一番后,便前往李治的书房。此时,李治正皱着眉头看着那些弹劾武昭仪的奏章,脸色十分难看。武昭仪盈盈下拜,轻声说道:“陛下,臣妾听闻朝中大臣弹劾臣妾,臣妾实在是冤枉啊。臣妾一心只为陛下和大唐江山着想,从未有过干预朝政之举。那些大臣不过是因为之前与王皇后、萧淑妃勾结,心怀不满,才故意编造谎言来污蔑臣妾。”
李治看着武昭仪那楚楚可怜的模样,心中的怒火顿时消了大半。他叹了口气,说道:“朕自然是相信你的,可那些大臣们联名上书,朕也不能置之不理。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武昭仪微微点头,说道:“陛下圣明。臣妾以为,那些大臣之所以敢如此放肆,是因为他们背后有家族势力撑腰。陛下不妨借此机会,削弱那些家族的势力,以巩固朝廷的统治。”
李治听了,心中一动,觉得武昭仪所言极是。他沉思片刻后,说道:“你所言有理。朕明日便在朝堂上宣布此事,看看那些大臣们作何反应。”武昭仪心中暗喜,她知道,这是一个进一步打击敌对势力的好机会。
次日早朝,李治将弹劾武昭仪的奏章拿了出来,向大臣们说道:“朕近日收到一些弹劾昭仪的奏章,说她干预朝政。朕深知昭仪贤德,她不过是为朕分忧而已。倒是你们,有些人与王皇后、萧淑妃勾结,妄图谋反,如今不思悔改,还在这里污蔑昭仪,究竟是何居心?”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寂静。那些弹劾武昭仪的大臣们脸色苍白,纷纷跪地求饶。李治接着说道:“朕念在你们过去为朝廷效力的份上,暂且饶你们一命。但从今往后,若再有此类事情发生,朕绝不轻饶。”
此时,一位老臣站了出来,说道:“陛下,昭仪虽贤德,但毕竟是后宫之人,干预朝政恐有不妥。还望陛下三思。”李治听了,脸色一沉,说道:“昭仪为朕出谋划策,皆是为了大唐江山着想,有何不妥?你若再敢胡言乱语,休怪朕不客气。”老臣见李治发怒,不敢再言语,只好退了下去。
武昭仪在后宫中密切关注着朝堂上的动静。当她得知李治在朝堂上维护了自己,心中十分得意。她知道,自己的地位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反而更加谨慎地处理后宫和朝堂上的事务。
然而,那些被李治斥责的大臣们并不甘心就此罢休。他们在朝堂下秘密商议,决定联合起来,再次向武昭仪发起攻击。他们四处搜集武昭仪的把柄,企图找到一个能将她彻底扳倒的机会。
不久后,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所谓的“把柄”。武昭仪的一个远房亲戚在地方上仗着她的名声,欺压百姓,强抢民女。那些大臣们立刻将此事上报给了李治,并大肆渲染,说武昭仪纵容亲属作恶,品德败坏。
李治得知此事后,心中十分生气。他立刻派人将武昭仪召进宫中,质问她此事。武昭仪得知后,心中一惊,但她很快就镇定了下来。她说道:“陛下,臣妾对此事并不知情。那亲戚虽是臣妾的远房之人,但臣妾从未纵容他作恶。陛下若不信,可派人去调查清楚。臣妾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
李治见武昭仪态度诚恳,心中的怒火又消了几分。他说道:“朕会派人去调查此事。若属实,朕定不会轻饶你的那个亲戚。”武昭仪连忙点头,说道:“陛下圣明。臣妾定会让那亲戚受到应有的惩罚,以平息百姓的怒火。”
武昭仪回到后宫后,立刻派人去调查那个远房亲戚的事情。她得知此事后,心中十分愤怒。她立刻下令将那个亲戚抓了起来,并亲自审问。在确凿的证据面前,那个亲戚不得不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武昭仪为了平息众怒,决定严惩那个亲戚。她将此事禀报给了李治,并建议将那个亲戚斩首示众。李治听了,觉得武昭仪处理得十分妥当,便同意了她的建议。
此事传开后,百姓们对武昭仪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他们原本以为武昭仪是一个心狠手辣、纵容亲属作恶的人,没想到她能如此公正地处理此事。而那些企图借此机会扳倒武昭仪的大臣们,却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而让武昭仪赢得了百姓的赞誉。
经过这场风波,武昭仪在宫中的威望更高了。她知道,自己已经在这残酷的宫廷斗争中站稳了脚跟。但她也明白,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着她。她将继续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谋略,在这充满权谋的宫廷中披荆斩棘,向着那至高无上的权力宝座一步步迈进。
在这期间,武昭仪也没有忘记培养自己的势力。她在宫中提拔了一些忠心于自己的宫女和太监,让他们为自己传递消息,监视宫中的一举一动。在朝堂上,她也结交了一些有才华、有抱负的大臣,与他们结成同盟,共同为朝廷的发展出谋划策。
而李治对武昭仪的信任也与日俱增。他越来越依赖武昭仪的智慧和谋略,许多朝廷大事都会与她商量。武昭仪也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在朝廷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她知道,只有掌握了朝廷的大权,才能真正地掌控自己的命运,才能在这复杂的宫廷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昭仪在宫廷和朝廷中的地位越来越稳固。但她心中清楚,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她时刻准备着,迎接未来的一切风雨。那华丽的宫殿,宛如一座巨大的棋盘,而她,便是那棋盘上最精明的棋手,操控着每一个棋子的走向,向着最终的胜利步步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