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哪有天赋,我全靠自己努力【三合一】 (第1/2页)
“我估摸着眼下国内,都在报道你的事,只怕燕大已经聚集了很多记者。”
回燕京的路上,田纲嘴角挂着笑同徐铭说话。
仿佛昨天出席颁奖典礼时的好心情,依旧还没有消失的迹象,毕竟能有这样一位名义上的天才学生,怎么可能会高兴不起来呢。
因为他们的行程并未对外公布,如果有新闻记者想要在第一时间进行采访,那最好的办法无疑是到燕大蹲守。
不过上次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报告会现场证明孪生素数猜想后,便已经体验到被记者采访的感受,所以对于这件事并无啥担忧。况且获得拉马努金国际数学奖,受邀出席数学家大会一小时报告,本就是为国争光理应进行宣传报道的好事情。
思维运转到这里,他略显幽默的接话打趣一句。
“那我是不是应该先去做个上镜的造型。”
“你小子已经够上镜了。”旁边导师张鲁平忍不住笑着补充上一句。
话落。
大家顿时都堆出笑容。
然张鲁平接下来并未保持沉默,忽然想到什么,紧随其后又抛出新的问题。
“还有件事情,关于数学家大会一小时报告,你现在有想法了吗?”
“先前两次数学报告内容,你可是把大家的期待值拉到很高的层次啊,后面这几个月有时间可以好好想想。”
徐铭把导师的话全部听进耳中,顿时便明白,这里面是什么意思。
他先后受邀,在国际数论会议,以及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交流会上进行数学报告。
其内容不是构建多尺度解析筛法,便是对筛法优化证明出孪生素数猜想,无论单拎出来哪一项,都称得上足以引起数学界热议的进展。
确实正如导师所讲那样,拉高了数学界的期待。
如此情况下,面对国际数学家大会,这种属于数学界的顶级盛会,若一小时报告内容趋于平淡普通,肯定会让外界观众散发出失望情绪。
田纲对此观点也颇为赞同。
闻言沉吟片刻,同样开口发声附和两句。
“张教授说的这种情况,确实有可能在会上发生,谁让你现在是整个数学界重点关注对象。”
话音才刚刚落下,似乎又怕打击徐铭自信心,忙跟在后面又进行找补。
“当然你也不用给自己太大压力,数学成果又不是什么大白菜,哪能这么容易在短时间又有新突破。”
但就在这个时候,郑以中却给出了不同意见。
“我对小徐是一点不担心,前段时间他还来找我探讨改造代数多尺度解析筛法呢。”
“并且有不少新思路。”
“还要对筛法工具进行改造?”田纲和张鲁平几乎是同时惊呼出声。
众所周知。
多尺度解析筛法的出现,已经为研究数论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工具。
在引入代数核心工具优化后,更是再次提高准确度和应用范围,足以用完美这两个字来称呼形容,否则如何能解决孪生素数猜想问题。
如今这种情况下,仍要对此筛法改造,明显是有着新的其它想法。
徐铭迎上导师和田纲院士的目光,倒也没打算隐瞒以及卖关子,很快便张口如实解释起这件事情。
“嗯。”
“是在尝试进行改造。”
“看能否在哥德巴赫猜想问题上,起到些帮助。”
“也算是填补陈景润院士留下的遗憾。”
听到哥德巴赫猜想这几个字,田纲和张鲁平瞬间脸上泛起几分潮红,足可见内心此刻的涌现的激动。
几乎没有任何迟疑,立刻纷纷出言进行鼓励。
“这可是好事,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支持你,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随时来镜春园。”
“咱们数院也全力支持。”
作为数论皇冠上的又一颗明珠,哥德巴赫猜想的被提出的时间和知名度,可都要比孪生素数大的多,并且有国际上的知名研究机构和数学家。
当初陈景润院士,正是在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牵头成立了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团队。
并成功推动猜想的进展,证明出经典的1+2。
如果徐铭真能为这项遗憾画上句号,那么对于数论界的贡献将无人能比。
到时候都不能说是摘取数论皇冠明珠,而是直接把皇冠给戴在了头上。
而在场中情绪波动最大的,则还要属田纲。
他成立燕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已然打定主意要把徐铭拉进中心担任研究员,若届时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对国际数学研究中信影响力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使之在国际上打开知名度,未来有可能成为像克雷数学研究所那样的顶尖存在。
徐铭听完两人的话,心里面到没有什么负担,更没打算现在就确定一小时报告的内容。
毕竟眼下他对代数多尺度解析筛法的改造,都还在进行中并未完成,更不要说彻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问题了。
另外他之前还答应了杨威总设计师,要帮忙优化新型隐身战斗机的飞控系统。
等燕大这边的事处理完,估计要去锦城几天。
接下来的时间,当这个话题暂时结束,空间内顿时陷入到一阵沉默之中。
大家忙自己的事情。
就这样。
又过去两个小时后,徐铭他们一行十多人,终于乘坐燕大的专车从机场顺利回到燕园。
正如田纲之前预料的那样,放眼望去门口已然聚集了不少媒体人员,甚至其中不乏印有总台标志的采访车。
不过为避免影响校内学生的正常学习,燕大方面并没有让记者进去。
仅在外面临时搭建了遮阳棚,并提供水和食物。
徐铭的印象还停留在上次机场,万万没想到这回人数竟差不多翻了数倍。
着实意外数学界的事竟也这么受关注。
下意识脱口惊呼道:“居然来了那么多记者?”
“除了你对国内数学界的贡献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你现在的年龄,这些对记者来说属于难得的好新闻,自然都想拿到你的第一手采访资料。”
张鲁平在车内笑着解释,对于文科新闻学相关的东西同样不陌生。
闻言徐铭则点点头表示知晓。
只能说如果把他在数论领域取得的成果,放在燕大数院的教授身上,那么证明孪生素数猜想受邀报告,或许不会引起太大的关注度。
最多被官方媒体报道。
但因为他的年龄,以及博士生身份,才引得如此多新闻媒体记者线下赶过来采访。
念头正停留在这里,耳旁又很快响起导师的声音。
“不然我给学校打声招呼,把记者都喊到一起,给你弄个小型记者招待会。”
“没必要这么大费周章,就直接在这里吧,露面聊几句也好让他们离开。”徐铭摇摇头开口讲出自己的想法。
他可不想每天学校门口,都有这么多记者在,时间长的话还会影响到校内的学生。
对于徐铭的提议,张鲁平自然没有异议,随即在车辆停稳之后便一起跟着下车。
旁边田纲和郑以中等人陪同。
这边的动作,自然立刻引起不远处记者注意,随着有人喊了一声迅速蜂拥而至。
“是徐铭回来了。”
待近前举起话筒后,纷纷提出问题。
“作为国内首个拉马努金奖获得者,请问你现在有什么样的心情?”
“恭喜你斩获拉马努金奖。”
“在研究数论的过程中,哪个瞬间是让你最感到突破和兴奋的?”
“你明年在数学家大会上打算分享什么内容,会是你获奖工作的延伸吗?”
“请问你在这么年轻的年龄下取得瞩目成就,大家都称呼你为天才,你自己是怎么看待天才和努力的关系?”
……
借助着燕大的安保人员维持住现场秩序,徐铭听完众多记者所提问的问题,在脑海中稍微组织下语言,从中挑选出几个问题进行回答。
“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能获得此奖项我很高兴,这是对我工作的认可。”
“明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一小时报告,因为时间上面还比较充裕,我暂时还没确定要分享的具体内容,大家到时可以关注大会的报道。”
“至于大家对我的称呼,我并不认为自己是天才,只不过平时比别人稍微努力一点而已。”
他丝毫不觉得,自己的这个回答有什么问题。
毕竟单论每天投入在学习上的时间,根本找不到有谁能够和他相比。
能取得今天令人瞩目的成绩,全凭足够自律,不断从学习中获得满足和成就感。
真要用简单几个字形容的话,大概就是天道酬勤吧。
他最终并没有在采访上耽搁太长时间,回答完大致问题便转身离开,到达数学科学院后直奔自己的宿舍。
尽管门口的新闻媒体人员,仍有些意犹未尽,但因进不去燕大校园只得作罢。
另外最后的时候,张鲁平还特意开口表态,接下来徐铭不会再接受任何采访专心研究。
徐铭很快来到博士生宿舍楼,抬眼朝门口望去,顿时视野中便出现一道熟悉的身影。
今天陈璐穿着件燕麦色大衣,里面搭配了一件白色高领毛衣,整个人正站在那里手中捧了束鲜花,在看到徐铭后脸上瞬间绽出开心的笑容。
仿佛连周围的冷意都要暖化。
徐铭看到这一幕,嘴角同样上扬露出淡笑,下秒加快步伐速度朝其走过去。
“祝贺你拿到人生首个国际数学奖项。”
陈璐没等徐铭近前停下脚步,便已迫不及待把手中的花束递过去,说话的时候发自内心为徐铭开心,似乎连眼睛都充斥着灿烂笑容。
“谢谢。”
伸手把花束接过来,徐铭刚应了声,就注意到陈璐的双手已冻得通红。
他连忙握住感受到手中传来的一阵冰凉,当即故意板起脸关心起来。
“在外面站了多久,怎么不先去我宿舍?”
对于今天回来的行程消息,他自然告诉了陈璐,没想到对方会提前站在宿舍楼下等。
“也没待多久。”陈璐摇摇头小声说。
随即两人也不再外面逗留,很快回到宿舍所在的楼层正要掏出钥匙开门,只见从其他宿舍各走出一个人。
正是吕昂和杜翰文两位博士师兄。
至于大师兄林伟,因进入了航空材料研究院,目前已经不在宿舍居住。
“那个……恭喜你徐师弟,这是我们俩的心意。”
吕昂和杜翰文边开口祝贺,边把手里的东西递过来。
对此徐铭自然没有去客套什么,大方接下后不忘向两人发出邀请。
“谢谢两位师兄,要不进来坐会儿?”
“师弟才回来,我们两个就不当电灯泡了。”吕昂闻言连忙摆摆手婉拒。
说完便立刻和杜翰文很有眼力见的消失。
徐铭望向两人的背影笑了笑,然后才开门和陈璐一起进入到宿舍内。
……
……
媒体这边的动作非常迅速,在成功拿到徐铭的相关采访资源之后,当天便第一时间进行网上发表,使得本就不低的热度再次引起众多网民讨论。
其中被提到次数最多的话题,毫无疑问正是对徐铭究竟是不是天才的讨论。
“这有点太凡尔赛了吧,徐神也才二十一岁吧,燕大数院博士生就不说啥,能够构建出一种强大的筛法工具,还证明出数论界百年没有进展的经典猜想,你现在告诉我这还不算是天才?”
“徐神要不是天才,估计全世界都找不到天才了。”
“数学界莫扎特给你闹呢。”
“不是天才的话,单靠努力证明孪生素数猜想吗,这玩笑一点都不好笑。”
……
不过随着热度扩散,有燕大数院学生,甚至东坪一高的毕业生参与到讨论中。
用亲眼看到的事实为徐铭正名。
“别人说这话我可能不信,徐神还真没问题,你们有见过凌晨两三点还在做题的徐神吗?”
“燕大数院在读生作证,徐神是院里最卷的一个。”
“有幸和徐神一个高中,听说在高中的时候,徐神就已经每天学习十八个小时以上。”
“这点确实没问题,大多时候十八个小时都是少的。”
“你们敢相信,徐神每天早上还锻炼身体,那执行力简直就是变态。”
于是当徐铭平时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被大家在微博上暴露出来,大家这才算真正明白,徐铭为何能年纪轻轻便取得如此瞩目的成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