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治河奇才 (第1/2页)
从南京到扬州很近,消息一天内就送到了。
东南面的一处宅子里,听到了消息的年轻人进门之后就直奔前堂:“大哥!为啥要把囤的新粮低价卖给金家?不是说等着朝廷改开中则例吗?”
被他称作大哥的那人正喝着闷茶:“这事必定有变故,是侯爷派人传来的急信。”
“又是侯爷?前些时日让我们赔了四个头牌送到金家,现在又要把粮食低价卖给金家,这金家怎么了?难道要封爵了?”
“一仓,别嚷嚷!我们梁家纳粟中盐,陕甘的生意全靠侯爷。侯爷还另外有话吩咐,事情不那么简单。”
这梁氏兄弟祖籍山西,如今却主要在陕西做生意。
从南方买粮一路输运到陕西、甘肃的军仓,然后获得分配给边军的盐引,又到扬州一带支取实盐售卖,梁家就是靠着这开中法富起来的。
生意利润不低,但想要做这生意,需要有人。
宋琥在甘肃呆了很多年,本身又是侯爵、驸马,梁家正是得宋琥关照才能更容易地获得盐引。
梁一仓实在想不通:“就算事情不简单,但这批粮就亏了!就算后面淮浙米可能一分五斗一引盐,今年也赚不了多少!”
“大哥难道不知道吗?”他哥哥梁一山紧皱眉头,“快去办!这事办不好,说不定有杀头大祸,那时还谈什么赚钱?”
梁一仓这才悚然一惊,不敢反驳。
“卖了赶紧准备买夏粮。”梁一山叹道,“听说兴许还会允商囤粟边。过了这一关,今年你回陕西后就募人垦荒,收成直接在陕西、甘肃纳粟,我就在扬州守支。”
梁一仓闷头离了扬州,准备过运河去江浦找金家。
行商何等不易?也不知道到底有什么变故,今年的得利估计都要填进去。
赵辉在宝庆庄一带江岸忙了一天,次日则是在浦子口城东、南的江岸踏勘。
奉天靖难时,朱棣的大军在这浦子口一度被击败几近崩溃,是朱高煦率领骑兵及时赶到。
据说朱棣就是在这里对朱高煦说了一句:“勉之!世子多疾!”
这句话是不是真的存在,赵辉不知道。
也许有,但现在没那么重要了。
赵辉和黄品端继续踏勘着,金良臣又匆匆赶来,请赵辉到一旁说了一番话。
“……你说什么?”
“很便宜,一两银子七石。”金良臣说道,“也很多,足有七千石!”
“……这梁家什么来头?”
“那春竹夏荷秋兰冬梅,就是他们送来的……”
赵辉明白了过来。
宋琥或者说汉王党这么卖力助他修江堤,明面上仍旧会是朱高炽的政绩啊,只求他私下里念汉王一个好?
赵辉觉得自己现在也没有重要到那个程度。
不过他想了想就说道:“既然如此,那你和庄峻私下打理好吧,反正到时候江浦这边的河工也要由你们来承办。”
“驸马爷允了,那我就答允他。”
金良臣大喜。不论如何,哪怕给工役的粮食管得够够的,这件事上大概就能赚数百两银子。
由于江浦流民汇聚,这里的粮价一度到了一两银子三石。从军仓买粮、后来南京那边又拨了一批粮食过来后,才回到了一两银子五石的正常水平。
现在梁家愿意一两银子七石卖给他们,当然是宋琥给赵辉的人情。
金良臣不敢代为答应,只要赵辉心里有数就好。
于是赵辉第二天又花了一天在羽林前卫屯田所在的江心沙洲,然后才回到南京城。
到了南京城见到了余统才听说了汉王世子被诏令离京的事,赵辉这才明白大概是因为汉王党如今的处境确实十分不妙。
他不知道还有别的缘故,带着夏悦笙先去见朱琼枝。
夏悦笙自然很不安忐忑,到了慎思堂就拜见公主殿下。
朱琼枝听说驸马带了一个姿容颇为不凡的少女回府本来就很奇怪,随后就听说像这样的还有三个。
“另外三个都放在了宝庆庄那边,打算让她们入江浦县籍,将来教庄里孩子认字。”赵辉对徐风晴说道,“风晴,你带她先去书行看一看,以后让她在那里帮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