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将太宗挪出太庙 (第2/2页)
“他们争的,是权力!是朝廷里谁说了算!
是子孙后代世世代代的荣华富贵!
年轻的想踩着老骨头的尸体往上爬,老的想摁死小的保住位子……
这就是一窝子抢食儿的鬣狗!”
朱元璋冰冷的目光,像无形的探针,扫过台阶下站着的朱棣。
心里一声冷笑:老四打仗是把削铁如泥的快刀,可这当皇帝的心术?差远了!
天上那个正德、嘉靖,虽然荒唐透顶,但敢拿脑袋跟文官玩命,这份狠劲儿倒是难得。
标儿心太善,正得学会这手“借刀杀人”、“驱虎吞狼”的绝户计!
至于老四……
老皇帝的目光在朱棣绷得像弓弦的后背上停了一瞬,马上移开。
不过是个以防万一的备选棋子。
要是标儿福大命长,燕王就老老实实当那把给大明看门的快刀;
要是万一……朱元璋眼底闪过一丝深不见底的阴影——那就用一场靖难的战火,把朝廷里这些盘根错节的“鬣狗”洗一遍!
龙椅上的心思翻腾着冰冷的算计。
台阶下的朱棣,却像掉进了万丈冰窟窿!老爹教大哥时眼里那明晃晃的期待和看重,扫过自己时那一闪而过的、像打量一把好刀的眼神……
他太熟了!北伐点将前,老爹看先锋大将蓝玉、傅友德,就这眼神!用你时,宝贝得不得了,恩宠无限;用完了……
朱棣的指甲深深掐进手心,都快掐出血了。
天上那个被文官围攻、快憋死的嘉靖皇帝,不也是他朱棣的子孙?
可这会儿在老爹眼里,他们,连自己,都不过是给太子练手、稳固江山的……磨刀石!随时能扔!
“陛下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功臣们山呼海啸的喊声还在奉天殿高大的房梁间嗡嗡响着,余音未消。
一个驼背、颤巍巍的老头,从文官队伍最前面挪了出来。
礼部尚书,白胡子白头发抖得像风中残烛,好像殿里凝重的空气随时能把他压趴下。
他双手死死攥着玉笏板,指关节都攥白了,声音抖得像秋天最后一片树叶:
“陛……陛下……老臣……老臣拼死……斗胆问一句。”
他浑浊的老眼费力地抬起,看看龙椅上的朱元璋,又好像穿过他,看到了天上那场没完的风暴,
“要……要是按天上演的,后世的嘉靖皇帝,铁了心要把他亲爹兴献王(朱祐杬)的牌位,供进太庙正殿,永远享受祭祀……”
他深吸一口气,胸口剧烈起伏,好像要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才能说出那个惊天动地的结论:
“根……根据《礼记》‘天子七庙’的老规矩!
太庙正殿的牌位已经满啦!
想放新牌位进去,就……就必须先挪走一位老祖宗的牌位!”
他艰难地转动脖子,浑浊的目光慢慢扫过台阶上站着的各位亲王,最后,像被吸铁石吸住,死死钉在了燕王朱棣瞬间变得惨白的脸上!
整个大殿死寂!掉根针都像打雷!
无数道惊恐的、同情的、看热闹的目光,像冰冷的箭,“唰”地全射向朱棣!
礼部尚书干瘪的嘴唇动了动,吐出最后一句,每个字都像万斤大锤,砸在朱棣耳朵里:
“按辈分远近来算,该被挪走的——只有太宗文皇帝啊!”(太宗就是朱棣死后的庙号)
“当啷!”
魏国公徐达手里的象牙玉笏板,失手掉在金砖地上,摔得粉碎!
永昌侯蓝玉张大了嘴,像离水的鱼,一点声儿都发不出来。
马皇后眼睛瞪圆了,下意识地死死攥住了朱元璋龙袍的袖子!
朱棣只觉得一股滚烫的血猛地冲上头顶,眼前一阵阵发黑!
耳朵里嗡嗡的,礼部尚书那句“挪走太宗”的宣判像魔咒一样来回响!
挪出太庙?!
他靖难四年,尸山血海里抢来的江山!
他五次北伐,打到瀚海边上,杀得鞑靼瓦剌闻风丧胆!
他七次派船下西洋,扬威海外,让大明的威风传到万里之外!
他开创永乐盛世,万国来朝,功业名垂千古!
死了以后……居然要被一个连皇帝都没当过、窝在湖北安陆的乡下藩王——兴献王朱祐杬——挤出太庙?!
连死后这至高无上的尊荣都要被剥夺?!
“喀嚓!”
一声细小但清晰的碎裂声从朱棣紧握的拳头里传出来。
他手里那块坚硬的亲王玉笏板,竟然被他生生捏碎了!
锋利的碎片扎进手心,鲜血顺着指缝,“吧嗒、吧嗒”滴落在脚下光洁如镜的金砖地上,像一朵朵绝望炸开的红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