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无聊的战争 (第1/2页)
军议散去之后,石守信回到自己所住的营帐,枯坐在一块草垫上。
蒋舒的投诚,当然是真的。可要不要动手,那就很值得商榷一下了。
正当他手里把玩着小木块,低头思索对策的时候,杜预掀开军帐走了进来。石守信连忙让亲兵守在门外,不许任何人靠近这里。
“刚刚军议,我看敢当面有愁容,是觉得此事不妥么?”
杜预沉声问道。
是石守信把他从黄河里捞起来的,有救命之恩。
而且对方为人诚实可靠,可以托付大事。
杜预其实不太信得过胡烈,因为他认为此人有勇无谋,肚子里墨水不多。反倒是石守信的意见很多时候都是真知灼见,在此前行军中已有多次表现,亮点不少。
不但是自己人,而且还是聪明人!这种人要是不相信,不抱团,那以后怎么混?
“若是攻下阳安关,此战就变成了死局,再也无法解套了。”
石守信长叹一声,无奈摇头。
现在的他,早已不是两年前那个提着剑就敢和天下人厮杀的莽汉了。
石守信现在有家庭,有妻子,还有个情妇。不可能不管她们死活,只顾着莽。
“何为死局?”
杜预面色凝重,一听这个词就知道没好事。
“所谓死局,便是无解之局,最终局中之人玉石俱焚。
这些本该与我们无关,是钟会他们的事情。
但若是大厦将倾,也会把下面的花花草草压死,我这般草芥一样的人物,又怎么能不忧虑呢?”
“敢当之言,杜某不是很懂,但很想听你细说一二,还望不吝赐教。”
杜预对石守信作揖行礼道。
石守信环顾四周,发现没有人偷听,于是凑过来小声说道:“元凯,我问你,此番伐蜀,究竟是为了什么?你是大将军的妹夫,这话你应该不忌讳吧?”
杜预点点头,无奈苦笑道:“自然是为了大将军改朝换代,积累威望之用。”
大家都是朋友了,现在还坐一条船,若是还端着架子可就没意思了。
“正是如此。”
石守信点点头,继续问道:“若是拿下阳安关,那么剑阁是不是就在魏军鼻子底下了?”
“不错。”
杜预继续点头。
“剑阁确实很险要,但它是最后一道防线,如果守将被收买,一旦破关,那么对于蜀国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我军占据阳安关,便可以依托汉中本地的粮秣与人力,长期轻兵骚扰剑阁一线。今日拿不下那就明日,这个月拿不下那就下个月,今年拿不下那就明年。
只听说有千日做贼的,没听说有千日防贼的。
兵法有云:久守必失。
蜀军今日死三人,明日死五人,长期耗下去,军心士气崩溃是难免的!
所以阳安关拿下,那么汉中就拿下了。汉中拿下,蜀地无法独存,失陷只是迟早而已。
换言之,拿下阳安关,就开启了灭蜀的盒子,大将军不灭蜀也要灭蜀了!
到时候整个朝野局面都会剧变,谁又能想到,一切变化,都是明日之战引发的呢?”
石守信沉声说道。
杜预吓得汗毛倒竖,这话只有了解司马昭处境的人,才能体会到局势的险恶。
司马昭,本身就只有“大将军”的头衔。
钟会拿下汉中之后,他本身就要提拔包括钟会在内的一干将领,说不定某些人的官职还会超过司马昭。
到时候,难道要司马昭给那些人鞠躬敬礼?或者说让司马昭宴会的时候坐小孩那桌?
当然了,这还是好说的,司马昭可以通过时间慢慢化解夺取汉中的战功,顶多也就一两年吧。
可如果蜀国因为失去了阳安关,进而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比如说剑阁也丢了,导致蜀地门户大开。那么这灭国之功,司马昭是不是要给钟会封个王?
是不是要给灭蜀的一众将领都封侯拜相?
那时候若是一大堆人比司马昭爵位还高,场面肯定很好看咯?
石守信又接着说道:
“不破阳安关,大将军封晋公,钟会养寇自重,外放坐镇汉中,或许还能相安无事。
破阳安关,则钟会可能有杀身之祸;
但魏军若是破剑阁,则钟会必死无疑!
说不定连带着许多人一起死!”
石守信的话可谓是危言耸听,他说得夸张,杜预却没有提出半分异议。能当司马家的女婿,杜预显然是有几把刷子的。
杜预摇头叹息道:“如果现在钟会停下,仅仅是掠地汉中,那么此战便能完美收官,大将军也会喜笑颜开。
但胡将军已经决定明日出兵,后面会发生什么,就不是能拿到台面上说的事情了。
敢当这番话真是醍醐灌顶啊。”
蒋舒投诚的事情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影响大局。
可是,他们二人既不是领兵统帅,又不是坐镇后方的司马昭,他们还能做什么呢?难道破坏蒋舒投诚,倒过来帮蜀国?
“元凯,石某忽然想到一个谜语。
看了不会买,买了不会用,用了不知道的物件,究竟是何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