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重生2013:超级科技帝国 > 第281章:十八个月奇迹震撼全球航天界

第281章:十八个月奇迹震撼全球航天界

第281章:十八个月奇迹震撼全球航天界 (第2/2页)

相对来说,这位航天领域的科学家比那些殴镁媒体人要纯粹得多了。
  
  他之前信誓旦旦的预测失败,只是以自己的认知和专业角度去分析得出的结论。
  
  而不是倒果为因,为了说失败而判断失败。
  
  只是如今看到“星箭一号”真的成功了,确实让他大受震撼。
  
  他现在最感兴趣的,就是星界动力航天公司的那些同行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是怎么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事实上,不只是迈克·沃森。
  
  其它海外的航天界同行就没有一个对此好奇,不对此感兴趣的。
  
  同行们都在猜测星界动力航天公司,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陆安难不成又搞出了什么惊世骇俗的黑科技来了?
  
  毫无疑问的是,“星箭一号”的首飞成功,在全球各国的航天界都大受震动,尤其是阿镁的NASA,从零到首飞只用了仅仅18个月的时间周期,这样的效率实在太吓人了。
  
  迈克·沃森的个人社交媒体账号才几千个粉丝,并没有什么关注度。
  
  但不久之后,另一位科技圈大咖也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上对“星箭一号”首飞成功展开锐评,并且迅速获得了巨大的关注与热议。
  
  赫然便是埃隆·马斯克,大半夜的没睡觉起来发推,显然也是看了直播。
  
  【祝贺@星界动力航天“星箭一号”成功首飞并完成惊艳的回收!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看来通往火星的路上会有更多伙伴了。】
  
  同时还配上了一张“星箭一号”助推器与一级火箭同时着陆的动图,视觉冲击力极强。
  
  广大网友们也跟进辣评,消息传到国内互联网,内地的吃瓜网友们玩着梗,还有网友表示埃隆·马斯克这是要邀请陆安赴火星“共襄盛举”的乐子。
  
  实际上,远在加州的SpaceX总部,在一间堆满了火箭模型的办公室里,气氛却并非如此轻松。
  
  发完推的埃隆·马斯克放下手机,屏幕上还停留着他刚刚发送的那条“祝贺”的页面。
  
  他靠着椅背,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脸上并没有表现出喜悦。
  
  反而是眉头紧锁,像是在思考一个极其复杂的工程难题。
  
  “该死的……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一声低沉的、几乎微不可闻的咒骂,最终从埃隆·马斯克的齿缝间挤出。
  
  作为SpaceX的创始人,他非常清楚,从零开始研发一枚像“星箭一号”这样级别的可回收火箭,需要克服多少技术、供应链、管理和资金上的天堑。
  
  18个月?
  
  这个数字在埃隆·马斯克听来,就像是在听一个拙劣的科幻笑话。
  
  但偏偏,这是真的。
  
  星界动力不仅造出来了,还首飞成功了,还实现了连早期猎鹰9号都未曾尝试的多体同步回收。
  
  这已经不是“追赶”,这简直是“跳跃”,甚至是“飞行”!
  
  “他们背后有整个桦国的工业体系和国家级技术支持,这我知道。”马斯克对着空荡荡的办公室自言自语,又像是在梳理思绪。
  
  “但即使如此,整合资源、消化技术、建立供应链、完成数以万计的地面测试……18个月?这根本不符合科学逻辑!”
  
  他脑海中闪过无数种可能性。
  
  难道陆安又开创出了某种颠覆性的设计工具?或者掌握了某种未知的材料科学捷径?亦或者投入了远超想象、不计成本的庞大资源,用“人海战术”和金钱硬生生堆出了速度?
  
  但无论哪一种,都意味着星界动力,或者说其背后的东方商业航天力量,掌握了一种他目前尚未完全理解的、极其高效的研发模式。
  
  这种模式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极高,更是可怕的迭代能力和未来难以预估的成本下降空间。
  
  末了,埃隆·马斯克立刻抓过内部通讯器,“通知推进、结构、GNC团队负责人,一小时后紧急会议,SpaceX需要重新评估我们的开发时间表和优化策略。”
  
  星界动力航天公司的异军突起,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之前他只是觉得星界动力航天公司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竞争对手,毕竟创始人是陆安,冲着这个名字就不能轻视。
  
  但埃隆·马斯克觉得即便如此,SpaceX也是有很大的领先优势。
  
  结果万万没想到对方居然猛的如此一塌糊涂,隐约给他一种感觉再过两三年,星界动力航天就是全球商业航天的一哥了。
  
  但与此同时,埃隆·马斯克也不敢提议让阿镁打击星界动力航天。
  
  首先他知道这么做根本是徒劳的,除非能做到让陆安在地球上消失,但这太难了,能做到早就实现了,之前做不到,现在更不可能,现在的安保力度只会比之前更高。
  
  而且,埃隆·马斯克也不希望这种事情发生,因为同样的手段,别人也可以让他人间蒸发。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埃隆·马斯克并不愿去得罪陆安。
  
  原因是他旗下的另一家公司特斯拉,其电动汽车需要元界智控的固态晶格电池,这可以说是新能电动车的“麻筋”了。
  
  所有搞新能源车的玩家,现在都得接受被元界智控捏住“麻筋”的事实。
  
  没有这款电池的支持,特斯拉在今后的新能源车领域,肯定是竞争不过来自东方的那些同行公司的。
  
  这会儿全球航天界的同行都在震惊星界动力那不可思议的效率。
  
  殴洲的一个火箭专家直言:
  
  “短短18个月的时间,还不够他们完成一次主要分系统的招标流程,难道陆安发明了时间机器吗?”
  
  在大鹅那边,一位参与过“联盟号”和“质子号”火箭设计的元老级工程师,在其内部技术简报会上直言:
  
  “这违背了我们所任职的航天工程客观规律,一款新型火箭,尤其是采用新燃料、新回收技术的火箭,仅仅风洞试验、发动机试车、结构静力试验这些必要环节,就需要耗费数年的时间。”
  
  “十八个月……除非他们极大地简化甚至跳过了某些关键验证环节,但这会带来巨大的不可预测性的风险。”
  
  “也许他们是运气好蒙对了,但航天工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环节的错误就可能导致火箭发射失败,总不可能他们把所有的环节都蒙对了吧?这就不是运气能够解释了。”
  
  “很可能……他们拥有我们完全无法想象的、更高唯独的验证手段。”
  
  该说不说,如此夸张的效率。
  
  确实把一众航天界的同行们都整懵了,外界的猜测也是五花八门。
  
  从“举国体制不计成本”、从“逆向工程黑科技”、从“管理模式的机制创新”……试图给这“十八个月奇迹”一个合理的解释。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