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北阳城的召唤 (第1/2页)
修缮聚香居的工作远比想象中艰难,镇上的工匠大多流离失所,剩下的几个不仅要价高昂,还磨磨蹭蹭,一天下来干不了多少活。
何青云看着空空如也的钱袋,又看了看超市里日益减少的储备粮和日用品,心中渐渐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这天晚上,油灯在客栈房间里昏黄地摇曳,何青云将家人召集到一起,桌上摊开着一张皱巴巴的地图。
“我觉得,我们不能只盯着清河镇。”她开门见山,手指点在地图上一个标注着“北阳城”的位置,“这里经历了旱灾,元气大伤,就算铺子开起来,生意也很难回到从前。”
刘雨兰不解地看着地图,浑浊的眼睛里满是困惑:“那我们能去哪里呢?这世道,哪里都不容易。”
“北阳城。”
何青云的指尖在地图上划过,画出一条蜿蜒的路线:“我听镇上的说书先生讲过,北阳城是北方最大的商贸中心,人口众多,商铺林立。”
“就算经历了旱灾,凭借它的底子,恢复起来也比清河镇快得多。”
李重阳凑过来看地图,手指点着上面的距离标记,眉头紧锁:“北阳城距离这里有几百里路,路途遥远,而且沿途恐怕还有不少灾民和山贼,太危险了。”
他想起路上看到的那些流民,以及听闻的山贼抢劫事件,心中充满了担忧。
“正因为危险,所以才没人敢去,我们才有机会。”何青云的眼神异常坚定,仿佛能穿透地图看到远方的城市,“聚香居的麻辣烫和卤味在北阳城肯定能打开市场,那里人口密集,消费能力强,我们的生意一定能比在清河镇好。”
“而且那里信息灵通,我们的超市物资也能更好地隐藏在繁华的市面中。”
何平安握紧了拳头,少年人的脸上满是憧憬:“姐,我支持你!我们不能一辈子困在清河镇,我想去看看更大的世界,将来还要考状元呢!”
何小丫也用力点头,小脸上写满了期待:“我想去大城市看看,是不是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
刘雨兰看着儿女们坚定的眼神,又看了看李重阳,他虽然担忧,但也没有反对。
最终,她叹了口气,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拍了拍何青云的手背:“既然你们都决定了,那娘就跟着你们去,你们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决定一旦做出,一家人立刻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
何青云从超市空间里取出大量的压缩饼干、肉罐头和饮用水,这些物资被分门别类地用油布仔细包裹好,捆扎在驴车上。
为了防止路上被人觊觎,她特意将最显眼的物资放在车厢底部,上面覆盖着破旧的衣物和杂草。
李重阳则发挥了他的手艺,重新加固了驴车。
他从镇上找来新的木材,替换了断裂的车辕和磨损严重的车轮辐条,又用皮革重新缝制了缰绳和马鞍。
整整三天,他都泡在铁匠铺和木材店之间,手上磨出了新的血泡,却毫无怨言。
何平安则四处打听沿途的路况,他像个小大人一样,拿着纸笔,向年长的老人询问,详细记录下每条道路的状况、是否有危险区域、以及附近村镇的情况,绘制了一张详细的路线图。
地图上用不同颜色的炭笔做了标记,红色代表危险,绿色代表安全,黄色代表需要注意。
出发那天,天还没亮,清河镇笼罩在一片寂静的黑暗中。
何青云最后看了一眼修缮了一半的聚香居,心中虽有不舍,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憧憬。
驴车的车轮在石板路上发出咯吱的轻响,打破了小镇的宁静,一家人踏上了前往北阳城的漫漫征途。
驴车缓缓驶离清河镇,晨光中,镇子的轮廓越来越小,最终消失在身后的地平线上。
沿途的景象比想象中更加荒凉,昔日繁华的官道如今坑坑洼洼,布满了车辙和泥泞。
路边时常能看到废弃的村庄,房屋倒塌,杂草丛生,偶尔能看到一两只野狗在废墟中觅食,眼神警惕而凶狠。
“前面好像有动静。”
一天傍晚,李重阳突然拉住缰绳,警惕地望着前方的密林。
何青云立刻示意大家安静,自己则悄悄下车,猫着腰靠近路边的灌木丛,握紧了袖中早已准备好的柴刀。
只见树林深处影影绰绰,传来隐约的争吵声和兵器碰撞的声音,夹杂着女人的尖叫和孩子的啼哭。
“是山贼!”何平安低声惊呼,他也凑到灌木丛边,看清了里面的情景,“他们在抢劫商队!”
何青云屏住呼吸,透过树叶的缝隙望去,只见十几个手持砍刀的汉子正围着一辆破旧的马车,车上的商人穿着朴素,早已吓得跪地求饶,身上的财物被山贼们搜刮一空。
“我们绕路走。”何青云缩回身子,对家人说道,声音压得极低,“千万别出声,惊动了他们就麻烦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