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暗夜营救 抗日力量汇聚 (第2/2页)
在程明远的努力下,这些抗日武装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在肥西地区乃至更广阔的战场,为抗击日寇、保卫家园,谱写着一曲曲壮丽的战歌,成为抗战胜利不可或缺的坚实力量。
1941年8月下旬的一个漆黑夜晚,夜幕如同一块沉重的黑布,沉甸甸地压在巢湖之上。赵干臣仅带着一名约16岁的小警卫员,悄无声息地摸到了巢湖散兵,与昔日的老首长程明远会面。二人相见,感慨万千,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谈论当下抗日局势,一聊便是很长时间。
交谈结束后,程明远诚挚地挽留赵干臣在此住一晚,好好休息。但赵干臣归心似箭,心系着即将带回部队的新兵,硬是要即刻返回。程明远放心不下,提出派人护送,却再次被赵干臣拒绝。他带着小警卫员,毅然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赵干臣回到驻地后,迅速率领从肥西老家招募来的300多名新兵,登上船只,从散兵出发,驶向槐林,准备返回部队。大船缓缓行驶在湖中,四周静谧得有些诡异,只有船桨划动湖水的声音在寂静中回荡。
然而,一场可怕的阴谋正在悄然酝酿。王道山,这个早已心怀不轨的人,之前就与部分队员暗中勾结。当船行至湖心,四下无人之际,他认为时机已到,率先发难。王道山趁赵干臣不备,猛地出手,残忍地干掉了赵干臣。随后,他手持凶器,面露狰狞,威胁船上的楚老大,恶狠狠地喊道:“把船往西开,都跟我回肥西当土匪去!跟着我,保证大家吃香的喝辣的!要是有谁不愿跟我干,就把枪丢下来,回家老老实实种田去,我也不为难,一个不杀!”
在王道山的威逼下,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开始动摇。而那些坚守正义的战士,虽愤怒不已,却因事发突然,且寡不敌众,难以反抗。就这样,这艘载着300多号人的船,在焦湖之上,在这个黑暗的夜晚,悄无声息地改变了航向,驶向了罪恶的深渊,仿佛从世间凭空消失,只留下层层涟漪,诉说着这场令人痛心的背叛与危机。
1940年腊月二十七,新年的气息已在空气中若隐若现,可战争的阴霾仍沉沉笼罩。这日,程明远派人将妻子方毓芬接到巢湖散兵黄老五家。张业应正忙着给方毓芬收拾房间,忽听任克明喊道:“张连长,首长叫你!”张业应不敢耽搁,快步跑到程明远处。
程明远面色凝重地说道:“我今天要陪周永祥营长去大小岭看地形,唐庆甫县长说今天要来三遍,我实在抽不开身。你带几根短枪到湖边去接一下,在我没回来时,一定要留住他,热情款待。”张业应领命而去。唐庆甫就是唐晓光。
晚上,程明远从项家山匆匆赶回,在黄老五饭店设宴款待唐庆甫。饭后,二人围坐聊天,当晚同榻而眠,畅聊一夜。
第二天一早,唐庆甫面露难色,说道:“我还要回庐江一趟。”程明远眉头紧皱,严肃地说:“你这趟到巢湖,有些事我已清楚。陶明,就是那位地下党员,跟我讲过了,你的第二次逮捕令已下,你若现在回庐江,无疑是自投罗网。你还有什么困难,尽管讲。”
唐庆甫忧心忡忡地说:“沈敏文,她是我的妻子,还在庐江县城里,一旦我不回去,她必受牵连。”程明远思索片刻,说道:“这事情好办。还有其他困难吗?”唐庆甫无奈道:“除了书,还有一点值钱的东西。”程明远轻轻一笑,握住唐庆甫的手,诚恳地说:“呔,伙家。既然你愿意参加新四军,连命都搭上了,这些东西又算什么?县长大人,你今天来到散兵,无论如何我要保证你的生命安全,不会让你冒险回去。”
说罢,程明远果断命令张业应:“带五六个过硬的战士,化妆成老百姓,连夜赶到庐江县城,把唐县长家眷接来。记住,不要有任何差错!”唐庆甫在一旁以为程明远在开玩笑,苦笑着说:“大程呐,庐江县城敌人戒备森严,老沈又有孕在身,如何逃脱啊?”程明远拍着胸脯,坚定地说:“这事包在我身上,我全权负责!”
此刻,夜色深沉,张业应等人潜入黑暗之中,肩负着拯救同志家眷的使命,向着危机四伏的庐江县城进发,而程明远与唐庆甫则在巢湖散兵焦急等待,命运的齿轮在这个腊月的寒夜中开始了紧张的转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