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兜兜转转,玄武门! (第1/2页)
“当初他知道自个要被陛下当刀用,这厮倒是不怕身上沾血,他怕的是陛下松手,所以......他直接杀了郝处俊和薛震,引得朝野震动,但所有人都只会以为这是陛下的命令。
到最后陛下如果杀他,反而显得太过于下作,容易被人耻笑,所以顾及脸面,只能暂且罢休。
但谁知道......一连串事情,越闹越大,竟让他一步步走到今天,是个有本事的孩子。”
天后转过身来,打量着上官婉儿,自言自语道:
“可你总对本宫说这厮心性如狼,也确实是是说对了。”
寝宫内点着数十支大蜡烛,哪怕是夜里,宫内各处依旧灯火通明,但蜡烛的火光越明亮,背光处就越显得阴暗。
“本宫听说,不知道多少年前,狼也可以驯成狗。”
上官婉儿低着头,不知道如何回答,随即感觉下巴一凉,不受控制地抬起头,被迫看着天后的脸庞。
“婉儿啊......”
上官婉儿似乎被吓到了,明亮的眸子里蒙上一层水雾,怯怯地应了一声。
“奴婢在。”
“你长得很丑吗?”
“啊......啊?”
上官婉儿一怔,天后端着她下巴的手缓缓收紧,捏住上官婉儿尖俏的下巴,后者痛的不由自主呼出一口气。
“本宫是不是问错了?”
天后的脸凑近一些,轻声问道:“那......他长得很丑吗?”
“奴婢......奴婢只是因为娘娘的命令,才不得不和他往来,奴婢看到他那张脸,就......厌憎的很。”
天后松开了手,上官婉儿下巴生疼,没敢揉,立刻跪伏在她面前。
天后居高临下的看着她,忽然莞尔道:
“世上其实没有什么难看穿的事情,一个漂亮的女人,一个好看的男人,晚上聚在一起,不发生点什么才奇怪;你替他传递宫内的消息,但你怎么知道,自己听到的消息,就都是真的呢?”
上官婉儿在地上重重磕了个头,低声道:“奴婢没有......娘娘当初给奴婢母女活命之恩,奴婢谨记在心,不敢背叛娘娘的......”
天后啧了一声,轻轻踹了她一脚。
“起来,你服侍本宫这么长时间了,本宫难不成还舍得对你动手么?”
上官婉儿没敢起身,仍旧跪伏着,层层衣裳底下,单薄的身子微微颤抖。
“等天明之后,你带人求东宫一趟,把李敬玄抓起来送给他,当着他的面,打李敬玄一顿,也就够了。”
上官婉儿茫然地抬起头,看着天后,后者轻笑道:
“他也就是小孩子发发脾气,能做出多大的事情来,顺着毛捋一捋,功名富贵就在眼前,没有什么事是过不去的。你到时候,把本宫的意思告诉他。”
难道还是要劝他们和解......上官婉儿心情复杂,低头应了一声。
“婉儿记住了。”
“等今夜之后,本宫的名头兴许就要换一换了。”
从天后,换成什么好呢?
......
武安身上带着两枚符信,分别是由天子和天后分别赐予,而且天后在今夜安排极多,其中就包括要确保武安这支军队到达指定地点,方便她完成最后的收网。
所以在武安沿途出示符信的时候,就算把守宫门的金吾卫和禁军没有立刻放行,城门内外也会迅速出现内应给予援助。
连接东宫和西内苑等处的兴安门,就此在武安面前洞开。
“有古怪。”
黑齿常之缓缓道:“就算我不是唐人出身,但我也知道天后的势力其实没有那么大。”
如果她连宫内各处禁军都已经渗透完成,那也意味着她的权势根本用不着培养武安这种很容易脱离掌控的小白眼狼。
“天后的背后,就是天子。”
武安伸手揉了揉战马的鬃毛,回答道:“我一直都很怀疑,这一场场事情的背后,都是天子的授意。”
“可他为什么要对付太子?”
黑齿常之若有所思的问道。
大家能走到今日,也就没必要再藏着掖着,而是大大方方的开始讨论这件事。
“太子三次监国,父子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如果说陛下不甘心看到这一幕,其实也能说得通。”
武安沉吟片刻,又摇摇头。
“不过,也可能是天子放了权,只是想要略微打压一下太子,而天后就趁机想要把太子打下去。”
“那我们今晚除非是逼宫......逼天子让位给太子,让他做皇帝,我们借着从龙之功,也能顺势脱离天后的掌控,要是运气好的话,太子脑子清醒,一上位就会把所有权势都从他的母亲手中收回。”
黑齿常之说到这儿,忍不住露出一抹自嘲的笑意,也知道自己是痴人说梦。
宫内廊腰缦回,如果不是熟悉这儿地形的人,很容易迷路,所以太子在临出发前,一再提醒武安此行的目的。
李敬玄反正在这宫中,找到他是迟早的事情,其他人也不会死保他,但皇帝可不一定。
“来之前,上官婉儿已经跟我说过,天子今晚会睡在哪里,到时候直接去找就是,李敬玄也兴许在那儿。”
“呵,算了吧......其实我们今夜不管做什么,都只是死路一条。”
黑齿常之叹息一声,他刚才说的那个条件其实可以让他们活下去,而且就此飞黄腾达,但就凭他们两人,怎么可能做得到这种事情?
“都尉!”
梁信从前头策马赶回来,高声道:“前头有右羽林军的部署!”
在武安刚入长安那个时间段里,百骑司的兵卒都是从左右羽林军中千挑万选而出,虽然只有百余人,但每一个都是无可挑剔的精锐。
而那百余名被李敬玄从河西带回来的河西兵,则同样是军中骁勇,里面不乏陷阵先登的悍卒。
相比之下,出身东宫的那三百多人虽然也算是训练有素,但水平反而要拉跨的多。
古代的一些话本上,很喜欢描述动辄十万数十万的大军会战,但真正的战场,很多时候只是千百人的冲锋和厮杀。
唐军重质不重量,同等水平的五百甲士放到河西边疆上,足以迫使一个万人规模的大部族投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