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月朗星稀夜,陌生人现身熟人区 (第1/2页)
岸花明媚接芳州,三月江风送客愁。台阁初成延胜迹,山川有待识名流。
野烟窈窕村中树,帆景差参槛外舟。清绝潇湘春唱和,竟将韵事一齐收。
明·周圣权《题万楼》
中华民族,绵延五千余年,及至大清帝国末期,朝廷一帮掌握实权的人卖国求荣,以换取片刻的安宁,却对广大百姓横征暴敛,终于激起黎民百姓的极大不满,全国百姓怨声载道。
正当此时,民间有良知的名士以及江湖义士感觉到大清帝国“病”得不轻,屈服于列强,却对同胞毫不留情。这完全激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穷苦人民早就受够了洋人的欺负,也纷纷响应。先是广东人孙中山,奔走内外,鼓吹革命,更有湖南人陆昌耿等与之策应,义结国内义士,使华兴会的名头越来越大,革命形势渐渐成熟起来。“驱除鞑虏,复兴中华”的口号,正在大中华的政治舞台上演出一幕雄壮的正剧,大清帝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湘江浩渺,波涛沸荡,绕过一个个山丘,穿过一个个狭谷,河水奔流下泄,激起云雾迷蒙,只见水天相接处烟波渺渺,浊浪拍天,奔腾呼啸。河岸上是重重叠叠的碧蓝山峦,山顶上笼罩着隔年积雪,蔚蓝的雾气如波纹在山峦间荡漾。
公元1904年初夏的一天,在山峦间的小路上,两匹健马一前一后缓慢地走着,前一匹高昂起头,在阳光下,金黄色的鬃毛仿佛一束束流光,绷紧的肌肉如一道道山梁,马上坐着一位头戴灰蓝色方巾儒士帽的三十岁左右的男子,袒露在外的宽阔的前额泛着光亮,一对大眼睛直视远方。后面一匹黑马,身上的毛如墨漆一般,马上坐着一位浓眉高鼻,整个脸庞都射出古铜色光泽的四十岁左右的中年汉子。
两匹马一前一后在崎岖的山道上走着,山路一边是悬崖峭壁,高不见顶,云雾缭绕,一边是深不可测的狭谷,空空幽幽,倘若俯首一望,真叫人胆颤心寒,越往前走,路越窄越陡峭,两边山上的残雪像散落地上的碎银铺在山间,淡淡的阳光晒过去,发出冷冷的光。两人走了一阵,来至半山腰,便见一条平坦的大道,前面的人把头一扭,望着后边的中年汉子问:“道一兄弟,还要走多长时间才能到呢?”
“嗯!”走在后面的那个被称为道一兄弟,全名叫刘道一。他嗯了一声,便双唇紧抿,头极轻微上下晃动了几下说:“大约还得三个时辰吧,陆先生!”
陆先生微微地皱了下眉头:“那不是要天黑时才能到么!”
“天黑到岂不是更好嘛!”刘道一望一眼走在前面的陆先生,“那里虽然是矿工区,可毕竟离新镇很近,人多眼杂呀!我们这次的行动越低调越好,越隐秘就越安全啊!”
“喔!”陆先生一阵惊愕,勒住马头,等刘道一跨上几步跟上来。“也是啊!看来,我们这次行动还得谨慎些才是。”
两匹健马并肩前行,宽阔的山间大路恰似一条玉带,紧束在巨人一般的腰间,两人轻声地谈论着,任马匹在“玉带”上驰聘。
跨过山腰,又是一处低谷,湘江水流便近在脚下,江中倒映着青山和沿江石壁。陆先生举目一望,只见那一片激浪像有人推动着似的,把水底风景搅得起伏起来。“啊!想不到,湘江竟然这么美,真乃大自然之千古杰作也!”
“灵啊!湘江的土地是多情的!”刘道一用右手将额上略有些散乱的头发向上拂了拂,接着说,“唐代诗人谭用之就有‘秋风万里芙蓉国’的诗句,可见湘江自古以来就是风光独秀的!”
两人又走了一阵,夕阳的余辉把湘江流水染得如彩缎一般,倦游的鸟儿都争相归林。刘道一走在前面,在快到雷石镇的一个山恋转角处,看见一个骨瘦如柴,机灵似猴的青年男子在路边一闪,迅疾隐入灌木丛中。刘道一机敏地睁大双眼盯着那人影消失的地方。
此时天色已暗,陆先生环视左右,也看不清这镇子有多大。那人消失之后,他俩凝神静听周围,并无丝毫响声。正欲前行,忽听林中传来“沙沙”之声,却无打斗之声,便断定林间有人施展轻功疾步而去。走在前面的陆先生见刘道一神情有异,轻声问:“道一兄弟,有什么动静?”刘道一摇了摇手,示意他不要出声。
四周一片寂静,山路又弯又窄,天上星光稀疏。
前面出现数十盏灯,灯光闪烁处仿佛是一个村落,左右两旁都是高山。刘道一转过身来轻轻地说:“看到了吧,前面就是!”
话音未落,只听“扑”的一声,一个黑影像是一只飞镖一样从林间飞窜而出,在空中连翻两翻,身形轻巧如飞燕掠水。
刘道一勒住马,挺直腰杆,两眼如电,望着拦在面前的陌生人,看身影像是女的。正欲翻身下马,那人却长剑一挥,尖声道:“你们是什么人?竟敢趁天黑之际来矿区,有什么不良目的?”说罢,剑如旋风一般杀了过来。
这突如其来的一出,陆先生有点惊愕,但很快便镇定下来。他原以为是一只怪异的猛兽,没想到竟然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子。正纳闷间,只见刘道一将身一闪,借势腾空跃离马背,避开剑锋,站立成马步,长长呼出一口气。那气正对着少女站立的方向吹去。少女一剑砍空,正踌躇间,只觉一股强劲的风直袭面门,森森寒气,直逼脑门,有穿透肌肤之力,微微的嫩脸顿时如针扎一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