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壮士聚集议事,弟子遭人追杀 (第1/2页)
次日,天刚蒙蒙亮,马福益同马翠萍送陆昌耿与刘道一至湘江岸边,又沿沙滩走了一段路,路上马福益一再向陆昌耿表示:愿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革命宗旨,配合你们展开行动。
陆昌耿紧握着他的手说:“堂主真乃贤明之士,不愧为炎黄子孙,只要我等一心,复兴之日不远矣。”说完陆昌耿与刘道一跨马前行,马福益与马翠萍目送着二人远去,才转身回到矿区。
湘江北去,一路马蹄声响,惊起林中宿鸟。
马福益送走陆昌耿与刘道一后,天已大亮,矿工们大都起床了。他觉得很疲倦,这一段时间来雷石镇矿区经常有各处江湖义士前来暗探,自己这个哥老会的支派在湘江两岸乃是最大的一支,如今将原来的“反清复明”宗旨改为“驱除鞑虏,复兴中华”而立志革命。这一改变来得如此之快,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他原本想召集各堂堂主开会决定,这毕竟是这支哥老会的集体大事,但他也知道,陆先生与刘师弟非常急迫。他们在这里不能待太久,否则洋人爪牙与买办已经盯上了他们,时间一长,难免出现差池。于是他决定先答应,然后再说服大家。毕竟现在的事实已经摆在面前,不驱除洋人,中华民族难有复兴之日。他决定立即召集矿区各组头目开会。
原来雷石镇矿区矿工千余人众,为了便于管理和操练,自从成立回龙山忠义堂分堂后,马福益将这些矿工分成十组,每组百人左右,并从渌口镇总堂抽调十个在会中有名望,武功较好的头目来分堂担任各小组头目,每天工作外还得进行操练三个时辰左右。
太阳徐徐从山头升起,马福益在客房里等着各组头目:王玉堂、黄人哲、申桂兰、胡友堂、肖克昌、郭义庭、邓彰楚、谢寿祺、谭菊生、游得胜。他们陆续走进客房,马福益站起身来与他们一一招呼过后,将目光环视一下众人,用宏亮的嗓音说:“今天请各位来,有件大事商议!”
“请堂主尽管吩咐就是!”三级头目谭菊生说,“我们从来就只遵循堂主的一言一行。”
“这件事不同寻常!”马福益停顿了一下,继续说:“昨晚来了个客人,是长沙进步团体——华兴会会长黄兴先生派来的陆昌耿,大家对黄先生应该是很熟悉的。”
房中一时寂静,人们的目光全都注视着马福益。
接着马福益来回走动了几步,慢慢地说道:“人类在前进,时代也应该觉醒,我们哥老会素来遵行天地会‘反清复明’的宗旨,意在反清,但就目前形式来看,“反清复明”谈何容易,况且,明朝封建地主,不也同样搜括和剥削广大普通百姓吗!”
“是的,封建王朝大都一个样,不管大清皇帝还是大明皇帝,总管不住那些欺压百姓的贪官酷吏,让人民群众负担日益加重。”肖克昌愤愤地说。
“现在全国反清浪潮汹涌,强国之愿望甚烈,华兴会就是这种强国救民的团体之一。朝廷腐败,列强入侵,身为炎黄子孙者责任重大,众人有没有革命的勇气?”
“有!”众人齐声回答。
马福益严肃的目光在众人身上跳动,微微地点了点头。“那么我们就接受华兴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宗旨,在后面加上‘立志驱洋,誓死不辞’!”
“我等愿遵循堂主,立志驱洋!”
马福益满意地踱着方步。
当下马福益说道:“兄弟们,我们都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我们就该站起来!就该站起来!站起来!”他一连重复了好几遍。
马翠萍焦急地站在门外,望着不断升起的太阳,她担心父亲忘记了刚才说的话,但又不好去催,只好干等着。
当马福益出来的时候,冉冉升起的朝阳正将万道金光抛洒向大地。
“爹早该走嘛!”马翠萍嘟着嘴以埋怨的口气道,“现在是啥时候了!”
“没事,没事!”马福益将手一挥,“马呢?”
“吁!”一声尖长的马吼在山脚下冲天而起,它在呼唤着自己的主人。
马福益向下俯视,两匹马相距不远,其中一马高昂前蹄作跳跃之状,马福益走近纵身上马。马翠萍也长啸一声,双脚拔地而起,顺着坡道几个空翻,稳稳当当地落坐在马背上。
两匹马,一黑一白,两种分明的颜色。
黑马上坐着马福益,白马上坐着马翠萍,两人一前一后走出了矿区。
湘江,以清明透亮的水质,横卧湘中,以狂波涌浪击打着柔弱的沙滩,再慢慢地向北流去。
原来雷石镇离渌口镇并不很近,各在湘江东西,还得走很远的羊肠小径。这里没有桥,过江得搭汽船。马福益父女来到江边,那汽船正好从西岸启航。一声汽笛呜响,这是开船的信号。这汽船很大,每次能载百多个人,汽船上除了开船的,还有两名河道警察,维持汽船上的秩序,以免在船上发生偷扒打抢等现象。
每当汽船发出“呜”的鸣响后,身着制服头戴徽帽的两名警察,从船头走到船尾,又从船尾走到船头,或者在人群之中徘徊,等到汽船快拢岸时,确信不会发生意外事件了,才神气十足地回到他们的船舱里,算是安全地完成了本趟行船使命。若是行船途中发生任何意外,两名警察就要亲自去处理!
这一日,风和日丽,天空飘着几朵白云,阳光下的江水,闪着金色的光环在徐徐地跳动,水波掀起一个一个的浪头汹涌而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