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回 才华能生财,有才便可有财 (第1/2页)
陆元锭独自坐在灯下思索着,他知道,华兴会提倡“反清灭洋”,因为朝廷屈服于洋人,如果要“驱洋”“灭洋”,首先得反清。这是不能容忍的。华兴会也是眼中钉。欲要铲除华兴会,必须与鲁珊直接取得联系,了解鲁珊的本质。
且说鲁珊出身于书香门弟,父亲中举人后曾游学于全国各地,当时国泰民安,按朝廷受封官制,举人应为从七品,但无功不能受禄,鲁珊的父亲没有为朝廷立过功劳,就没得到官做,游学时曾路过江南,对江南的大好河山赞叹不已。
他父亲游学时只带着他和一个佣人,并不带银两,主仆三人空着手出处,鲁珊不解地问道:“爹,这样出去呷什么呀?”
“怕什么,爹吃什么难道还会少了你的。”
鲁珊便不再言语了。
主仆三人从湖南过四川、进贵州、下云南、入广西,风尘仆仆,每到一处都是吃好的,住好的,主仆三人一同享乐,从进店之日起,一律赊账,弄得仆人与鲁珊都犯愁起来。鲁珊的父亲无事一般,每天呷了饭就出去散步,散步回来就是吃喝。
一日,店东老板来到鲁珊父亲的房间说:“老爷,本店本小利薄,望老爷先支付一些银两,容日后结账时多退少补。”店东的话极其卑下,轻得不能再轻,一幅下贱人向贵人乞讨的神情!
鲁珊的父亲毫不含糊地说:“没问题,只是还须等待两日。”
店东老板一听准备欲走,鲁珊的父亲叫住他问道:“近处有什么大户人家么?”
店老板微弯着腰略一沉思说:“有有,不知老爷为何问起这个来?”
“我准备去找大户人家借些银两来,因我在途中遇盗,现在已身无半文了!”
老板惊讶地睁大眼睛问:“老爷有此能耐去他家借银两?他可是当地有名的大户,地方的官员都惹不起他哩!”
“嘿嘿”鲁珊的父亲冷笑了两声说:“我惹不起小户人家,越是大户人家,我到一点也不放在眼里!”
接着他又问道:“这大户人家姓啥,怎么称呼?路线该怎么走?”
店老板说道:“此人姓陈,当地人都称他为陈员外,出了店门,一直朝前走,至两里路往右拐,一条麻石路直通到他家的!”
次日天刚亮,鲁珊的父亲起床后伏案挥笔,没多久,一幅大红对联已写好了,要鲁珊一个人拿到陈员外家去,并在他耳边轻轻地说了一阵。
鲁珊愁苦着脸去了,大约个把时辰,鲁珊笑嘻嘻地回来了,左手拿着一绽银子,右手提着一个布袋,布袋里装着十来斤米。
谁知鲁珊的父亲见了紧皱着眉头,沉闷地说道:“大户人家怎如此小气?”
“爹,是嫌人家给少了?”
“少费话!”父亲怒吼起来,仆人见了吓得动也不敢动。
“你给我送还给他,只说我爹不要!”
鲁珊不敢违抗,提着米和银两去了,到得家门,弯着腰大声地说道:“陈员外,恭喜发财!”
早有佣人通报进去,说是刚才来的那位,陈员外听了皱着眉头出来微笑着问道:“鲁公子去而复返,不知何故!”
鲁珊直挺挺地说道:“我爹说这东西退还给员外!”说罢转身欲走。
“慢,慢点!鲁公子!”陈员外叫住了他。
鲁珊转过身问道:“员外有何吩咐?”
“稍微等一等!”陈员外说完回屋里去了。
少顷,陈员外笑着出来,手中拿着三绽银子,和一布袋大米递给鲁珊:“刚才家人得罪了鲁太爷,望公子回去替本人说些好话!”
鲁珊见了,更是高兴,他想,父亲就那一幅对联,竟换得这么多的银两,身为一乡员外,还如此地惧怕父亲,他觉得,这大概就是父亲常说的“才能生财,有才便可有财”吧!
鲁珊回去见了父亲,父亲才舒展开愁眉的脸说道:“这还差不多!”接着要佣人去结了账,继续赶路。
店东见此人具有如此威力,欲款留主仆几日,但鲁珊的父亲执意要行,只好作罢。
主仆三人一路游学,全仗鲁父卖弄文学维持生活,倒还有些多余的钱,三人便上了马匹,威风凛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