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我不去,山来 (第1/2页)
陈清脚步微顿,只当是寻常佛门寒暄,拱手道:“大师说笑了。”
那和尚却目光灼灼:“施主气度不凡,不知仙乡何处?”
“溟霞山隐星门掌门,陈清。”
“掌门?原是陈掌门当面!失敬!”惠痴眼中喜色微凝,随即释然,“贫僧惠痴,南炎洲梵音寺僧人。”
陈清顺势道:“听闻大师得一《沙门秘录》,可否借观一二?陈某对佛门源流颇有兴趣。”
“善哉!”惠痴眼中神采复燃,惊喜道:“陈掌门竟通佛理?此乃大缘法!”他毫不犹豫递过书册,“书虽非真经,却可窥源流一二。”
陈清不喜平白受惠,正要开口,却见那僧人摇头道:“佛渡有缘,何须银钱?”
陈清见他诚意拳拳,遂道谢接过,当街细览。
上次匆匆一瞥,只觉人名生僻,此番细看才发现此书并非正经史传,倒似辑录历代高僧轶闻的野史杂俎。
正想着,一行古朴文字突然跃入他的眼帘:
【问道纪末,圣僧释空明携《大乘渡厄经》西渡,抵西荒大漠。彼时沙民凶蛮未化,圣僧遂创‘沙门’之道,以金刚伏魔,以慈悲点化,历三千载,分化十宗,统称‘大漠灵山’,为西荒佛门祖庭……】
陈清抬头问道:“大师,此书言佛门祖庭乃西荒‘大漠灵山’?”
“阿弥陀佛。”惠痴合十微笑:“沙门广大,法脉万千。大漠灵山确是祖庭源流,然我梵音寺一脉,承‘南海观音院’法统,讲求‘苦海慈航’。祖庭是根,枝叶亦能参天,佛光所照,处处是道场。”
陈清暗自点头,这和尚谈吐不凡,境界怕是不低。
他继续翻阅,书中内容却越发杂乱,高僧轶事、功法残篇交织在一起,纪年模糊者有之,地点错乱者有之,前后颠倒者比比皆是——
问道纪西荒沙民凶蛮、仙朝纪东灵洲佛寺兴衰、陨星纪中灵洲妖魔乱法……诸多故事,或洋洋洒洒,或只言片语,不成体系,根本理不出替劫因果阵法的线索。
“此书脉络混乱,想从中觅得所需,无异大海捞针。”陈清心中暗忖,但本就是临时起意,倒也不甚失望,得之我幸,失之也无妨。
他合上手中书册,目光落在眼前这气度不凡的和尚身上。
既有高僧当面,何必苦寻残卷?
“惠痴大师,”他递还《沙门秘录》,开门见山,“实不相瞒,陈某此番求索非为考据源流,而是欲寻一门阵法。”
“哦?”惠痴含笑接过:“不知是何等阵法,值得陈掌门如此挂心?”
陈清当即直言:“一门能窃天机、转嫁灾劫,以他人代己受过的因果大阵!”
“……”
惠痴脸上恒常的平和笑意,倏然凝固。那双温润眼眸深处,似有寒潭冻结,金芒隐现。
手中捻动的佛珠,悄然停滞。
“阿弥陀佛。”惠痴声音陡然低沉,“此乃窃天逆命之术,动业力根本!”他目光如炬,直视陈清:“陈掌门从何处知晓这等禁忌之法?”
陈清坦然迎上那如有实质的目光:“陈某非为行此邪术,正相反,是想知道若遇此阵,当如何破解?还望大师指点。”
“破阵?”惠痴眸中金芒微敛,沉吟片刻,才道:“施主可知,‘窃天逆命’之术,佛门确有传承,却非止一法!非一阵!但大体上可分天、地、人三脉!”
他声音愈发凝重,带着警示:
“天脉者,借星斗之力,锁拿劫气,以至宝镇压!地脉者,勾连九幽,运转黄泉,取受术者精血毛发,缚于厌胜草人!至于人脉……”和尚摇头,眼有厌恶之色,“牵扯祭祀之事,不提也罢!”
说完,他直视陈清,目光如炬:“施主欲破之阵,属于何列?”
陈清想了一下,道:“当属天脉。”
惠痴瞳孔微缩,随即恢复如常:“天脉者,既是借星斗之力,行锁拿镇压之举,必属窃天之阵!以‘替’与‘承’为基。需以精血信物为引,强缚灾劫于替身之上!”
对上了,那精血信物,自然就是灵骨!
陈清当即请教:“如何破之?”
“两条路。”惠痴也不啰嗦,直言:“其一,釜底抽薪!在劫气灌注前,斩断替身与阵眼联系,此为上策,但阵眼所在必是龙潭虎穴!”
“其二,移花接木!若劫气已固……”他声音骤沉,“需寻一格极高、与布阵者因果极深之物,强行插入阵中,引动星禁与劫气转移!但此乃行险,需对星斗禁法与因果有极深领悟,稍有不慎,非但替身难救,亦将同遭反噬,玉石俱焚!”
陈清记下关键,思索片刻,又问:“可还有其他生机?”
惠痴深深看了他一眼,道:“阵眼所在,必有镇物!乃拘束劫气、流转星力之枢纽!所以阵眼之下三尺之地,自成‘劫力空旋’,如风暴之眼,乃避劫之所!可暂避锋芒!除此之外,阵中星光暗淡之处,若气机流转迟滞,该是阵力间隙处,为生机!亦有星光璀璨处,为节点,可暂时安身!”
“多谢大师指点!”
陈清心领神会,牢记“枢纽镇物”、“三尺空旋”等机要,然后郑重一礼。
惠痴见状,欲言又止,最后凝视陈清片刻,终未深究禁忌来源,反而取出一枚温润淡金贝符,上刻“海音”二字,递与陈清:
“吾等海上诸岛散修宗门林立,结成‘星罗盟’,共尊一位结胎境大修士,互为犄角,守望相助。南炎洲离此不远,陈掌门日后若有所需,可以此物通信,贫僧与梵音寺当尽力相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