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密特朗 (第1/2页)
和法案同时公布的还有征兵令,临时政府下达征兵令扩充法军的兵力,同样也是为了下一阶段在德国境内的作战做准备。
征兵令当中其中有一条是文科生优先,在一战当中法国的动员速度和效率超过人口更多的德国,这绝非是没有代价的。
一视同仁的动员,直接打空了一代法国人,很多各个大学未来可能会大放异彩的学生,死在了战场上,一次战役就报销了当时巴黎百分之八十的出租车司机。
要知道在一九一四年,哪怕是作为首都的巴黎,有没有多少人有开车的机会,司机是绝对的高薪岗位,一场战役下来把巴黎的司机都打光了。
很多大学整个学系直接被打光,导致巴黎欧洲数学中心的地位,在战后一落千丈。
这一次临时政府也学聪明了,不能像是一战那样复仇情绪入脑,反正还有英军和美军,痛打落水狗但绝对不能被狗咬。
德国已经穷途末路,法国要尽可能的保存实力为战后做准备,有用的人才不能白白死在战场上。
在索邦大学附近的一家小咖啡馆里,文学教师皮埃尔·杜兰德正和未婚妻克莱尔·马丁共进早餐。克莱尔将当天的报纸推到皮埃尔面前,手指点着头条新闻。
“看这个,“她轻声说,“也许我们的机会来了。“
皮埃尔推了推眼镜,仔细阅读着那则关于军婚法的报道。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他的金发上,勾勒出一圈淡淡的光晕。读完,他抬起头,蓝眼睛里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你是说...让我参军?“
克莱尔握住他的手。有着栗色的卷发和温柔的褐色眼睛的她,是附近小学的音乐教师。
“我们等了两年了,皮埃尔。你父亲仍然不同意我们结婚,因为我的家庭不富裕,你刚工作不久...“
她的声音微微颤抖,“现在政府承诺给军人家庭住房和工作保障。我们可以有自己的家了。现在广播当中说,德国已经动员十六岁到六十岁的成年男子,报纸都说战争最多还有半年结束,所有人都说这是一个机会,我看征兵点都在排队。“
克莱尔并没有撒谎,只不过有时候眼睛会骗人,找人去排队还不容易么?
很多排队的人都是青年师客串的,排完之后再去下一个征兵点继续排。
不过有些信息是真的,德国确实在动员十六岁到六十岁的所有男性,怎么看都是一副稀薄西山的样子,就连巴黎街头巷尾的键道人士也得出这样的结论。
皮埃尔没有立即回答。他想起父亲挂在客厅的那张照片——穿着军装的年轻父亲站在坦克旁,笑容灿烂。那是战前的照片,后来的父亲从战场上带回来的只有一条瘸腿和一瓶瓶白兰地。
但是面对克莱尔的期盼目光,皮埃尔的脸色慢慢变成了坚定,“好!但我们马上领证。”
男人为了女人从来都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皮埃尔也看到了,最新推出的特别法案,保障了已婚军人的婚姻不受威胁,那就上战场搏一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