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标准化城镇建设 (第2/2页)
法国也从这五百多万德国战俘当中得到了自己需要的那一份,在戴高乐的据理力争之下,拿到了一百五十万德国战俘的使用权。
这么庞大规模的管理毫无疑问,肯定是落到军方身上,除了法军之外,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党派有管理能力。
作为陆军总参谋长的德拉贡上将,自然对法军如何使用这些战俘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因此一百五十万战俘当中,有三十万武装党卫队以及部分国防军的战俘,因为确认犯下了战争罪行,被安置在更具有惩戒性质的阿尔及利亚作为劳动改造地点,罪行更加轻微的战俘则被留在法国本土进行战后重建。
这个解释被法国临时政府内部的各个政治派别所接受,德拉贡上将也为包括马龙派的基督徒移民,争取到了一批可以使用的劳动力,帮助移民在阿尔及利亚站稳脚跟。
直接管理这些被安置在阿尔及利亚战俘的部队,就是青年师的耶路撒冷团,现在德国分区占领已经划分完毕,青年师的部队在法占区继续待命的机会不大,肯定是要放在殖民地当中,而各大殖民地当中最重要的显然是阿尔及利亚。
因为十六区的房子还要进行一番维修,科曼还不到户口本单开一页的时候,只能带着艾娃加德纳返回老父亲的家中暂时蜗居。
好在他还不到十八岁,暂时不独立也说得过去,艾娃加德纳听了之后大吃一惊,“你还没有成年。”
“这话说得,难道你心有愧疚?”科曼不太在乎年龄问题,就此做出了解释,“确实没有,但是法国十五岁就可以结婚。”
科曼也不知道这里面出了什么问题,在西方很多国家,未成年是可以结婚的,科曼这个很多国家甚至包括了另一个阵营的老大哥苏联。
“没有人说要嫁给你。”艾娃加德纳又露出了那副恶毒女配的表情道,“我只不过是来到法国开拓事业,暂时住在朋友这里。”
“原来美国开拓事业可以住在一起。对了,对巴黎的公众交通感觉怎么样。”
科曼感叹不愧是资本主义老大哥,说着话的功夫总算是到家了,两人是乘坐公车回家,幸亏说的是英语,在没有让种种虎狼之词暴露在革命老区市民的耳朵当中。
“和美国差不多。”艾娃加德纳回答了科曼关于巴黎公众交通的评价问题。
科曼笑了笑,差不多就是在二战结束之后不久,美国的公众交通就要渐渐消失了。
二十一世纪一般键道中人还能想起来的美国公众交通,可能也就只有纽约地铁了,但美国原本并不是完全没有公众交通体系。
但是因为要给汽车产业和航空产业让路,美国在五十年代之后开始有意识的打压公众交通体系,客运火车就只剩下少数城市的地铁,境内庞大的铁路网全部转为货运,出行需求集中在了航空和自驾上。
出行需求没有消失,就养活了美国的波音公司和三大汽车公司,普通美国人离开汽车根本就无法工作,就是从美国废掉公众交通体系开始的。
说到这个问题,科曼还有事情和德拉贡上将说,回到家之后就安心等待一家之主下班。
“不是出去买房子了?”德拉贡上将看到科曼出现笑着询问购房进度,“看起来你们部队在德国没少赚。”
“房子是刚需,我总不能一直在这里挤着生活。”科曼说到这话锋一转道,“对于移民阿尔及利亚的战友家属来说同样如此,我对阿尔及利亚这一轮的城镇建设有些想法。”
德拉贡上将很感兴趣,就听科曼进行一番模拟城建规划,“为了快速、经济地解决战后住房短缺和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问题,在阿尔及利亚应该推行极致的标准化。建筑设计、街区规划、甚至整座城市都采用标准化的模块进行建设,以实现大规模、高效率的建造。”
“所有新建城镇都使用一套标准么?”德拉贡上将皱眉反问道,“这一套东西是从哪学的。”
“在苏联学的。”科曼干脆的回答道,当然还有一部分他十岁之前的记忆,不过德拉贡上将没有必要知道,“同样的标准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劳动力,而且对于马龙派移民来说,阿尔及利亚是新家园,他们不会反对标准化城镇建设,会以为法国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