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有了阿姨,还得努力! (第2/2页)
莱昂纳尔想了想,掏出信纸和鹅毛笔,给罗斯柴尔德夫人写了一份礼貌性的回信,感谢了她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赞美。
不过自己的第一个长篇要写什么,他还没有确定。
在19世纪,一个家如果没有引起轰动的长篇,往往不被认为是真正的“杰出”。
莫泊桑成名是因为自己的短篇,同时这种轻巧、便捷的创作方式也带给他极大的创作自由和丰厚的收入回报,但是《一生》和《漂亮朋友》反响平平,是他内心挥之不去的痛。
因此,莱昂纳尔不得不慎重对待自己的第一个长篇,一定要避免放个哑炮出来。
接下来他又查看了《现代生活》的来信,写信的总编埃米尔·贝热拉。
他同样盛赞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不过更多是从文学角度,他尤其对的开头赞赏有加,甚至说:
【这将革新人们对法国的认识,让诗人们知道,当中也蕴藏着法语的秘密……】
看到这句话莱昂纳尔笑了起来。
19世纪下半叶的法语诗歌,大概是世界上在形式探索方面走得最远的现代诗歌,将双关、断句、分行、错位押韵、大小写……
一切字母语言能涉及到的音律、节奏元素都进行了革命性的创新运用,几乎到了无法理解的地步。
斯特凡·马拉美的《牧神的午后》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那是一首莱昂纳尔即使拥有了一个法国索邦大学生对法语的掌握,都无法完全读懂的诗。
但是这句【多年以后,面对床上的女人,家“L“将会回想起自己读到某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却与法语诗道路隐隐相通。
不过接下来的内容就有些“敏感”了,埃米尔·贝热拉提出可以给莱昂纳尔15苏每行的稿费。
这对于莱昂纳尔这样初出茅庐的年轻作家来说,已经颇为优厚了。
但是莱昂纳尔气却不打一处来:老子给《喧哗报》写下流笑话都有13苏一行,你堂堂沙尔庞捷先生的《现代生活》,只多了2苏?
这还不如把这篇投给《小巴黎人报》呢!
莱昂纳尔再次掏出纸笔,用一种冷静、克制,但是态度明确的口气给埃米尔·贝热拉写了一封回信,提出自己需要30苏(也就是1个半法郎)一行的稿费。
他认为这个价格十分公道——自己虽然年轻,但是作品已经上过《小巴黎人报》这样的大报纸,引起了一定轰动,不能自降身份当菜鸟了。
成名作家的稿费通常是2到3法郎一行,自己要1个半法郎很合理。
他也不怕埃米尔·贝热拉拒绝,反正有了罗斯柴尔德夫人的赞助承诺,不愁没地方发表。
不过这时莱昂纳尔悚然而惊——自己什么时候开始把接受赞助视为理所应当的事,并且可以当做与人讨价还价的底气了?
小伙子还是得自己努力啊!光靠阿姨怎么行?
他连忙又掏出一迭纸,开始把在圣米歇尔号上口述的《我的叔叔于勒》写下来,准备寄给《小巴黎人报》。
就在这时候,公寓的大门被敲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