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桂雨编年 (第2/2页)
王诗嫣看着雨中的桂树,想起刚搬来这里时,张子豪带着她给树培土,铁锹碰到了埋在地下的一个铁盒。打开一看,里面是大学时他们一起折的千纸鹤,还有张子豪写的未寄出的信:“如果有一天你迷路了,就回来看看这棵树,它记得你穿粉裙子的样子。”
雨渐渐停了,夕阳从云层里探出头,把湿淋淋的桂树照得透亮。王强端着刚熬好的桂花糖走出来,琥珀色的糖浆在白瓷碗里晃悠,映着天空的晚霞。“尝尝?”他把碗递给王诗嫣,“张奶奶说,今年的桂花格外甜,因为吸收了太多孩子们的笑声。”
后院的角落里,几个实习生正在搭建临时的摄影棚,准备拍摄王强的新纪录片。他们用竹竿和纱布搭出月亮门的形状,上面挂满了孩子们做的桂花风铃。当第一束夕照穿过风铃时,整个庭院响起细碎的叮当声,混着桂花香和孩子们的笑声,飘向渐渐放晴的天空。
王诗嫣的手机收到一条新消息,是那个曾在评论区说“看到王强想起爸爸”的粉丝发来的:“我辞掉了直播运营的工作,回老家帮爸妈种橘子了,你们拍的纪录片给了我勇气。”附带的照片里,年轻人站在果树下,手里拿着王强同款的摄像机,身后是望不到边的橙黄。
张子豪走到她身边,把刚收集好的桂花装进玻璃瓶。瓶身上贴着孩子们画的标签,歪扭的笔迹写着“初心元年・秋分”。“知道吗?”他忽然开口,指尖划过瓶身的桂花,“刚才教育局的人说,我们的《素人故事》被选进教材了,要教孩子们什么是真诚的记录。”
暮色渐浓,工作室的灯一盏盏亮起来。王诗嫣站在露台上,看见张子豪正在教孩子们用投影仪在墙上投映桂树的影子,刘菲菲给每个孩子发着刚烤好的桂花饼,王强举着摄像机记录下这一切,镜头偶尔扫过老桂树上挂着的千纸鹤——那是实习生们知道铁盒的故事后,特意折来挂上去的。
远处传来评弹馆的琵琶声,唱的是《桂花落》的调子。王诗嫣低头看着手中的玻璃瓶,里面的桂花在灯光下闪着微光。她想起大学时张子豪在图书馆给她留的热咖啡,想起暴雨夜他披在自己肩上的外套,想起工作室落成那天,张奶奶说的“树和人一样,要扎根在有烟火气的地方。”
忽然间,一阵风吹过,老桂树又落下一阵细密的花瓣,有几片飘进王诗嫣的玻璃瓶,与之前的花瓣叠在一起。她忽然明白,所谓“初心”,从来不是某个凝固的瞬间,而是像这桂树一样,在岁月里不断开花、落叶、生根,把每一次相遇和重逢都酿成新的甜。
楼下传来孩子们的欢呼声,原来张子豪用投影仪在墙上投出了五年前太湖边的日出。王诗嫣靠在露台的木柱上,闻着越来越浓的桂花香,看着玻璃瓶里层层叠叠的花瓣,忽然觉得这不是故事的终结,而是一卷刚刚展开的编年体——每一片落下的桂花都是一个年份,每一次熬煮的糖浆都是一段光阴,而属于他们的“桂雨编年”,才刚刚写下秋分这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