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8章 沈三哥出场 (第2/2页)
“快起来快起来!”王德柱赶紧扶她,
“镯子收好!赶紧回家照看你哥去!
以后有啥难处,还来找大叔!”
他看着林晚单薄却挺直的背影快步消失在寒风中,摇摇头,又欣慰地叹了口气:
“这丫头……了不得啊。”
回家后…
林晚将那块小小的银镯仔细地裹在娘留下的唯一一块干净帕子里,贴身收好。
剩下的钱,她小心地分成两份:
一块三毛七分仔细藏在炕洞深处最隐蔽的角落,那是给哥哥买红糖和应急的钱;
另一块整钱(一元)塞进破棉袄内衬的补丁夹层里,以备不时之需。
日子仿佛又回到了紧绷的轨道。
林晚依旧每天盘算着如何赚更多的钱,目标明确——哥哥的助听器。
她更勤快地往后山跑,陷阱重新布置,期望能再抓到点野味。那只肥兔子一半熬了汤给哥哥补身子,另一半用粗盐腌了挂在灶房梁上,是难得的储备粮。
林朝阳的身体在妹妹的精心照料和那碗热腾腾的兔肉汤滋养下,气色确实好了不少。
虽然说话依旧艰难,
但眼神里的光更亮了,
看着林晚忙进忙出,
总是努力地比划着,
想帮忙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林晚看着哥哥好转,
心里那根紧绷的弦才稍稍松了一丝。
这天下午,阴沉了多日的天终于憋不住,飘起了细密的雪花。林晚正在院子里劈柴——
手臂粗的硬木柴,在她那柄借来的柴刀下,如同脆萝卜般应声而开。她动作利落,呼吸平稳,仿佛这耗费力气的活计不过是舒展筋骨。
突然,“哐哐哐!”的锣声和喊声穿透风雪,打破了山村的宁静。
村口的方向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锣声,
伴随着大队会计扯着嗓子的吆喝:
“社员同志们注意了!
紧急通知!紧急通知!
知青点的房子塌了!
知青点的房子塌了!所有在家的劳力,赶紧带上家伙什去知青点救人!快!快!”
知青点塌了?
林晚劈柴的动作一顿,眉头微蹙。
那几间知青住的土坯房确实年头久了,又赶上这场大雪……她想起那天的呆子也提过知青点屋顶塌了一角的事,没想到这么快就全塌了。
她放下柴刀,走到院门口,
远远朝知青点的方向望去。
风雪中,隐约能看到不少人影正急匆匆地往那边赶。
她没动。
家里有哥哥需要照看,而且,
救人有大队长组织劳力,
多她一个不多,少她一个不少。
更重要的是,她本能地对任何可能牵扯精力,耽误她挣钱计划的事情保持距离。
知青点塌了?那是大队该操心的事。
她转身回屋,继续劈柴。
咚咚的劈柴声在落雪的院子里显得格外清晰。
直到天色擦黑,风雪更急,
村口才传来嘈杂的人声和脚步声。
救援结束了。
林晚从灶房窗户望出去,
看到几个知青互相搀扶着,
裹着不知从哪找来的破棉被或草帘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跟在人群后面,个个冻得脸色青白,狼狈不堪地被暂时安置在队部空置的库房里…
万幸,知青点倒塌时,大部分知青都在外面扫雪或去大队部开会了。只有两个在屋里休息的知青被埋,很快就被挖了出来:
一个腿断了,一个脑袋破了口子,
流了不少血,但都还有气儿,
被紧急抬往赤脚医生那里。
其他知青,包括沈默,
都只是受了惊吓和轻伤。
大队部连夜亮起了煤油灯。
所有知青都被暂时安置在相对安全但四处透风的大队部仓库里,裹着乡亲们送来的旧棉被,围着火盆取暖,个个惊魂未定,脸上写满了后怕和对未来的茫然。
大队长和几个小队长愁容满面地蹲在门口抽烟。
“这可咋整?这破房子是彻底不能住了!”
“开春前肯定修不好,再说也没钱修!”
“总不能一直挤在仓库里吧?这也不是个事儿啊!”
“公社那边……唉,指望不上!”
……
第二天一早,雪停了,但天气依旧寒冷,大队部外面挤满了人,议论纷纷…
“社员同志们!静一静!
知青点的情况大家都看到了,
彻底不能住了!库房也不是长久之计!现在,上级指示,也为了保障知青同志们的安全和生活,经队委会研究决定:
将暂时无处安置的知青同志,
分配到各家各户居住!大队会按人头,
给接收知青的家庭,除粮食外,
每月补贴五毛钱现金和十个工分!
知青按时完成工分要求的每月补助五元
直到知青点重新盖好为止!
这是硬任务!也是体现我们向阳大队阶级友爱的时候!现在,念到名字的知青,和愿意接收的户主,到我这里登记!”
五毛钱!十个工分!
人群“嗡”地一下炸开了锅!
五毛钱能买一斤多盐,能扯几尺布头!十个工分,那可是一个壮劳力大半天的工钱!一个月白得这么多?!
刚才还对“硬任务”颇有微词的一些人,
眼睛瞬间亮了!
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啊!家里挤一挤,柴房腾个角落,就能白得钱粮?
划算!
林晚挤在人群边缘,一眼就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沈默。
她对接收知青毫无兴趣。
家里地方小,哥哥需要静养,
渣爹是个麻烦,再来个外人?
光是想想就觉得头疼。
那点补贴,对她来说,远不如自己进山寻摸一趟来得实在,还省心。
她心里盘算着,等会儿人散了,
得去后山看看陷阱有没有收获…
就在这时——
一个意想不到的身影猛地从人群里挤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