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八 李贵才盖房 (第2/2页)
李贵才不吭声,爷爷继续劝他,说:“娶媳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看我,不也是打了很多年的光棍,要不是运气好,恐怕全村第一老光棍就是我。你现在有钱了,娶了媳妇,生了孩子,就可以好好过日子了,不用看亲戚的脸色。”
李贵才看着爷爷,说:“我真是没有想到会这样!”
爷爷拍了拍李贵才肩膀,说:“没事!有我呢!”
“长德哥,我真是没有想到,我借到钱了!”
“借到了?有多少?”
“400多块!”
“啥!”
“主要是亲戚多。大家听说我要盖房子,不仅没说难听的话,还把手里的钱借给了我!”
“你这也用不完啊!”
“是用不完,关键是我要知道这么好借,不早就盖上房子,娶了媳妇吗?”
“贵才,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以前是你没钱,不敢借!现在有钱了,才敢借。”
“长德哥,你说得对。我的爸妈没白活,想不到大家对我这么好!我要把账记起来,往后我加倍感谢他们!”
“贵才,有情义!”爷爷竖起了大拇指。在那个年代,各村都有不少人饿死,有钱的早就买粮食去了,哪会有余款。爷爷相信,这400块是李贵才所有亲戚家的所有现金。
事实证明,只要有钱就好办事,砖瓦石料很快就拉来了。
半个月后,爷爷和李贵才约了老表去徐州还马车,取回了卖黄金的尾款。当时,徐老二已经带着河南支锅离去,说听从混元子规劝,金盆洗手。用今天的话说,进入养老模式。
乔大胡子见到爷爷,多给了1000块,原因是有几个金器保存较好,是按照文物价格售卖的。
以今天的标准,这个价格肯定是白菜价了,但在当时价格不低。
当爷爷说李贵才要盖房子的时候,乔大胡子来了精神。
自打爷爷和徐老二走了,乔大胡子就像是失了魂,觉得日子很没意思,成天想去找爷爷。可自己这边手上的事情多,又忙着剃头铺和兄弟们的事情,所以一直没有顾得上。听说李贵才要盖房子,乔大胡子当即表示要参与。他将小喇叭叫了过来,让他通知大歪嘴,年后带人到安徽上工。
日子将近年关了,一帮人见了面,都分外亲切,就像是刚从抗美援朝战场下来一样。
乔大胡子带着爷爷几人下了馆子,吃完又去搓澡,只觉得日子好不惬意。洗完之后,乔大胡子不舍得爷爷几人走,又安排了一顿,到了深夜才去睡觉。
春节的时候,李贵才在爷爷家吃饭。年初二起,李贵才挨家挨户去磕头拜年,这对李贵才来说,还是头一回,原因就是觉得他不是孤身一人了,是有亲戚的。
大年初九,乔大胡子带着十几个人,驾着3辆马车来到全集村。其中一车人是錾石头的,领头的就是大歪嘴。大歪嘴的嘴似乎不歪了,人也精神气派了。他背着手,在李贵才家的老宅走来走去,研究房屋布局及院子大小,他不用尺子,却计算精准,丝毫不差。
李贵才备足了烟,用心招待远来的客人。客人一半是剃头铺的,一半是懂泥瓦匠活的亲戚朋友,来的人也不客气,该抽的抽,该喝的喝。第一天没有事情做,除了大歪嘴,全部来到了爷爷家。爷爷在家中备下了宴席,到了正午正要开席,老表和赵爱家到了,于是一群人胡吃海喝,笑声差点将屋子掀翻了天。
吃喝持续了三四天,将近元宵节的时候,才觉得要干活了。
一帮人推墙的推墙,平土的平土,錾石头的錾石头,忙得不亦乐乎。
大概是李贵才建房子的阵容太强大,引起了村民的围观,李贵才的叔叔大爷们都过来问,从哪里请来的施工队,肯下功夫干活不说,还特别懂礼貌。
虽说那个时候都穷,但城里人和农村人还是有所区别。李贵才说这是过来帮忙的朋友,可以节约工钱。李贵才这么一说,叔伯们就想明白了,贵才没有钱,借点钱买买材料,找些朋友帮忙,房子就出来了。还是贵才的脑袋好使,于是乎,李贵才成了叔伯口中的优秀子侄,被称为树大自直的典型,号召大家多向贵才学习。
房子自古都是女性群体最重视的问题。
那一年,李贵才是全村唯一建房子的人家,场面非常隆重。因是寒冬腊月,农田没活,没事的人都到李贵才家的工地现场转转,聊天的聊天,干活的干活,晚上还能混口饭吃,因此参与施工的人就特别多。
贵才家的地基还没有打好,说亲的就上门了。
李贵才送走媒婆,热泪盈眶,说:“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上门说亲的了,那个二舅,你把门槛给我留低点,别把媒婆摔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