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 第984章 彻底清洗

第984章 彻底清洗

第984章 彻底清洗 (第1/2页)

朝鲜国主李瑈被俘后,由锦衣卫日夜押送,自咸镜山一路至辽东,再由辽东赴京。
  
  途经数省,百姓夹道围观,啐骂不绝。
  
  那位曾高坐金銮、手握国玺的王者,如今双手反绑,发须蓬乱,瘦骨嶙峋,被裹在一辆封车之中。
  
  身边没有亲信、没有仆役,只有押送他的军士冷漠如铁。
  
  抵达大明京师时,已是三月,春暖花开。
  
  奉天殿前,鼓角齐鸣,金銮高设。
  
  成化帝朱见深亲御金殿,身披绣龙衮服,端坐于宝座之上。
  
  文武百官分列两班,满朝肃立,气氛凝重。
  
  此日,并非寻常朝会,而是一次帝国的宣裁,昭告天下,正其国名,废其王位,罚其悖逆。
  
  殿门大开,司礼监太监王景高声唱诏:“宣朝鲜废主李瑈,跪听大明天子谕令!”
  
  李瑈被人推至奉天门前,跪伏在朱红台阶之下,身上只着囚衣,头发未剃,胡须满面,整个人早已失去昔日威仪。
  
  他本欲强作镇定,然而抬眼望见大殿之上,那位年少却目光如电的天子,一身龙袍端坐宝座之上,百官俯首、钟鼓齐鸣,登时心神俱裂,膝盖一软,扑通一声伏倒于地,连头都抬不起来。
  
  奉天殿内,成化帝朱见深缓缓启口,声音清朗,如雷贯耳:
  
  “李瑈,昔受我太祖之恩,封汝为国,赐汝李氏衣冠山水,俾为东夷屏藩,然汝不思感恩图报,反播逆言、毁盟约,抗命天朝,罔顾民命。”
  
  “今朝鲜战败,国破民散,社稷成灰,咎在于汝。”
  
  “朕念尔宗庙既毁,无国可归,姑不加戮。”
  
  “今废汝为庶人,贬居西山冷宫,终身禁足,不得再封、不许再言,不可再祀!”
  
  群臣肃然,不发一声。
  
  李瑈伏地如泥,浑身战栗,连一句“臣知罪”都说不出口。
  
  那一刻,他不再是王,不再是臣,甚至不如殿前一名执戟小卒有尊严。
  
  他曾以为自己能求死了结,但成化帝并未赐死。
  
  大明不要他死,大明要他活着,活着记住失败,活着承受羞辱,活着成为叛逆者的警钟与废国者的墓碑。
  
  片刻后,几名锦衣卫校尉上前,将李瑈拖起,架着他缓缓后退。
  
  李瑈踏着奉天门的青石台阶,一步一滑,身形颤抖如风中残叶。
  
  大明皇帝再未看他一眼。
  
  百官亦无人言语,任其如丧狗般被带走。
  
  自那一日始,李瑈被送入西山禁苑。
  
  那是皇室冷宫旧地,荒凉偏僻,守卫森严,不见天日。
  
  李瑈被剃发换衣,不准称号,不准读书,不准写字,不准任何人再称他一声“殿下”。
  
  他曾是王国的中心,如今却连名字都被剥夺,只在史书上留下一身耻辱,困于寂寞岁月之间,孤独地慢慢腐烂。
  
  朝鲜国灭。
  
  但大明并未就此罢手。
  
  朝鲜虽破,根祸未清。
  
  若只诛其王、不问其言,那叫战胜;
  
  唯有肃其源、斩其根,方可称“正道荡邪”。
  
  于是,“讨伐朝鲜”进入第二阶段“肃清源头”。
  
  这一阶段,兵锋未动,笔墨先裁。
  
  早在战前,锦衣卫便已深入朝鲜境内,布线多时,掌握了大量朝鲜士林阶层的“逆言逆行”之证。
  
  所谓士林,乃朝鲜国之骨干、王权之羽翼,自诩“文以载道”,实则多口出狂言、言乱天下。
  
  他们或在私塾中教书时大放厥词:“大明不过是南蛮僥幸得势,文风不正,血统不清。”
  
  或在书院中论政时搬弄古史:“三千年前辽东原属我朝鲜旧土,大明之疆,乃‘东天遗界’。”
  
  更有甚者,竟私撰伪史,编成所谓《东天本纪》,将夏商周史改头换面,把春秋战国诸侯纳入“朝鲜祖源”,意图构建一个“华夏本朝鲜”的谎言体系。
  
  他们自诩传道解惑,却用谣言糊口;自称文统所在,实为乱政之源。
  
  最为恶劣的,是那些在战争爆发前夕煽动民心、惑乱朝纲的“书生义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