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初到海田 (第1/2页)
清晨的薄雾尚未被完全蒸腾,一辆蓝色的凤凰牌女式自行车已如离弦之箭,载着它的主人疾驰在曲海镇东去的大路上。车轮碾过露水微凝的砂石路面,发出细碎而轻快的声响,仿佛在替那位俯身骑行的年轻姑娘黄诗娴应和着某种无声的急迫。
凉风习习,拂动她垂落肩头的发丝,乌亮如绸缎,在晨光熹微中流转着润泽的光。那身素净的白裙在风里轻盈鼓荡,勾勒出她纤巧却蕴含韧劲的身形。脚下一双黑色高跟鞋,此刻全然融入了脚踏板运动的节奏,每一次下压都带着一股子干脆的力道!她正奔赴海田小学一场关乎新学期命运的教师会议。
车轮咿呀的韵律里,思绪亦如潮水般翻涌不息。去岁七月,高中毕业证书墨香犹存;八月,便已在曲海镇民办教师招考中崭露头角,语文成绩高居第五;九月,她便成了海田小学六年级二班那些半大孩子的“班妈妈”兼语文引路人。短短一年,讲台已在她脚下生出根须。此刻忧虑如同海雾般悄然弥漫:若此番被调离耕耘初熟的六年级语文阵地,岂不是又要从头摸索?幸而,上学期末统考全镇二十三所小学,她所执教的班级语文成绩赫然位列第六!这数字像一枚徽章,悄然别在她的心头,瞬间熨平了眉宇间的细纹。一丝不易察觉的笃定笑意爬上嘴角,她甚至轻声哼起了《在希望的田野上》,脚下的车轮应和着旋律,仿佛也陡然卸去了几分沉重,轻快得如同掠过海面的鸥鸟!
车轮卷起薄尘,掠过空旷的乡野。偶有满载鱼获的小货车自东面渔港方向轰鸣驶来,带着咸腥的海风呼啸而过,那浓烈得几乎有形的气味扑面而来。黄诗娴非但不曾蹙眉,反而下意识地深深吸气,仿佛要将这熟悉的气息纳入肺腑深处:她生于渔家,长于船畔,父亲粗糙的双手在风浪里讨生活,那微带咸腥的气息,早已融入血脉,是家的烙印,是生存的凭证。
这味道牵引着她,一路向东,直至海田小学那扇敞开的大门出现在视野尽头。
海田小学,宛如一枚被时光摩挲得温润的贝壳,静静卧在曲海镇最东端的臂弯里。坐北朝南的校园,越过围墙向南眺望,目力所及便是那片无垠的碧蓝。一道由坚韧马尾松构筑的绿色长城沿着海岸蜿蜒伸展,金黄的沙滩在松涛与海浪的合奏中若隐若现。
此刻,沉寂了一个漫长暑期的校园,因教师们的归来而骤然苏醒。人声如被惊扰的鸟群,在龙眼树婆娑的浓荫下此起彼伏地聚拢、散开。树下,层层叠叠的枯叶铺成厚毯,散发着夏日腐烂又酝酿新生的独特气息。围墙根下,水井旁侧,野草得了无人管束的自由,蓬蓬勃勃地向上疯长,绿得恣意盎然,几乎要溢出生命本身。唯有那幢三层高的教学楼,沉默地矗立于校园中心,它二楼东端的会议室窗口,正透出几个奋力挥动扫帚的身影。
李盛新校长新官上任,此刻正亲率梁文昌主任等几位骨干,在会议室里进行一场艰苦卓绝的“除旧布新”。一个暑假积攒的灰尘几乎覆盖了每一寸地面,桌椅板凳上,蟑螂深褐色的排泄物颗粒与老鼠留下的淡黄尿渍斑驳交错,腥臊气味顽固地盘踞在空气里,蛛网则在各个角落和天花板上织就了细密的罗网。这里即将成为全体教师的聚首之地,清理它,成了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
黄诗娴利落地支好自行车,迅速回宿舍取了毛巾脸盆,在水井旁汲一桶沁凉的井水,麻利地洗漱完毕。
踏入校园,一路与相识的旧同事点头致意,目光亦敏锐地捕捉到几张陌生的面孔,教师聘任制改革,已悄然重塑着这里的生态。她步履不停,径直走向那喧闹的会议室,顺手抄起一块抹布,无声地加入了那挥汗如雨的清洁行列。
待到八点多的光景,会议室总算窗明几净,尘埃落定。黄诗娴随李校长等人下楼至井台边清洗手上尘灰。清冽的井水滑过指尖,带来短暂的沁凉。就在这时,校门口的光影晃动,一个青年男子的身影踏入了这片忙碌的天地。
他步履从容,目光坦然地迎向所有投来的视线,嘴角噙着温和的微笑,试图以此化解初来乍到的生疏。然而,那从耳根悄然蔓延至双颊的、难以抑制的潮红,却如一道泄露心事的暗流,无声地宣告着他内心的拘谨与局促。
“主任,”井台边一位年轻女教师用手肘碰了碰身旁的梁文昌,压低声音,眼中满是好奇,“那位靓仔哥是哪位神仙呀?”
“他叫武修文。”梁文昌答道。
“什么来头?”女教师紧追不舍。
旁边一位中年男教师早已按捺不住,抢着插话:“这还用琢磨?瞧咱们李校那架势!准是上头下来视察的大人物呗!不然能这么恭敬?”
“啧啧,年纪轻轻,了不得!”
“非也非也!”梁文昌笑着摇头,纠正道,“他是松岗小学的武修文老师,咱们李校的老搭档了,这学期调来咱们这儿。”
“他就是武修文?”女教师眼睛一亮,“嚯!听说那可是位响当当的厉害角色!”
“传言嘛,难免走样。”梁文昌语气温和,目光追随着正被李校长热情握住双手的年轻人,“他为人其实随和得很,谦逊有礼。大家说的‘牛’,是指他教书育人的本事,那才真叫过硬!”
他一边说着,一边微笑着朝武修文的方向颔首致意,随即也迈步迎了上去。
众人的议论如同投入水面的石子,在黄诗娴心底漾开圈圈涟漪,撩拨起强烈的好奇。她站在几步之外,不动声色地打量着这位传闻中“很牛”的武修文。他衣着朴素,身材匀称,约莫一米七出头,那双细长的单眼皮眼睛,实在算不得出众。距离尚远,面容细节模糊,只觉其举手投足间,的确有一股书卷气的斯文。她暗自思忖:如此平平无奇的外表,如何能担得起“牛B”二字?李校长那份毫不掩饰的器重,又从何而来?她探究的目光追随着他,心思飘摇,脚步却随着人流,不由自主地再次向会议室挪去。
九时许,海田小学新学期的战鼓,终于在会议室里正式擂响。
李盛新校长言简意赅,传达了前日教育办公室校长会议的精神,勾勒出新学期航行的方向。随后,梁文昌主任逐一介绍教师情况,并宣布了具体的工作安排。当听到自己因上学年教学成绩突出,被委以六年级一班(尖子班)班主任兼语文教学的重任时,黄诗娴心中那块悬着的石头终于安稳落地。海田小学的六年级如同一个微缩的竞技场:一班汇聚了上学期末五年级统考全年级前五十的佼佼者,二班则由五十一名至一百一十名的学生组成,三班、四班则是基础相对薄弱的普通班。这种泾渭分明,美其名曰“因材施教”,已是此地心照不宣的常态。而武修文的名字,紧随其后响起:他将担纲六一班与六二班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