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旅长的“尚方宝剑”:扩编的底气 (第2/2页)
“放松!马能感觉到你的恐惧!你越怕,它越欺负你!”
他走到一个刚摔下来、灰头土脸的新兵面前,一把将他拎起来:“摔两下就怕了?想想死在鬼子刀下的亲人!这点痛算什么?上马!再来!”
那新兵咬着牙,又爬了上去。
渐渐地,摔下来的少了,马背上的身影开始变得稳当。
孙德胜这才开始教授更复杂的队列变换和初步的劈刺动作。
阳光下,马刀挥舞,寒光闪闪,虽然还显稚嫩,却已初具雏形。
炮兵排那边,则是另一番景象。
王承柱把他那门宝贝疙瘩似的迫击炮擦得锃亮,如同对待情人。
他带着十几个挑出来的“机灵鬼”,一遍遍地重复着架炮、瞄准、装填、发射(无弹)的动作,嘴里念念有词地讲解着风速、距离、角度、药包增减。
这些原本只摸过步枪甚至锄头的农家子弟,看着那黑黝黝的炮管,眼中充满学习的渴望。
“柱子哥,这…这炮真能打那么远?一炮干掉坂田?”一个新兵好奇地问。
“废话!”王承柱一瞪眼。
“老子在苍云岭,两炮就送坂田那老鬼子见了阎王!你们都给老子好好学!以后,咱独立团的大炮,指哪打哪!让小鬼子也尝尝挨炸的滋味!”
步兵训练场上,喊杀声震天。
魏和尚的警卫排,训练则显得格外“阴狠”。
锁喉、拧颈、卸关节、无声刺杀。
训练场角落,他亲自示范,动作快如鬼魅,狠辣致命。
看着这热火朝天、蒸蒸日上的景象,看着独立团像吹气球一样迅速膨胀、变得精悍,李云龙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但他看到了更深层的问题——骨干不足!
扩编太快了!
新兵太多!
虽然热情高涨,但缺乏有经验、懂指挥的底层军官!
“老赵,你看,”
“一营三连二排,排长是张大彪从苍云岭带过来的老兵,叫王喜奎,枪法不错,人也忠厚,指挥?基本靠吼!”
“是啊,老李。基层骨干的素质,直接关系到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他想起了后世军队里的教导队、随营军校。
独立团现在规模大了,家底也厚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靠战场上的自然淘汰和“传帮带”来培养骨干了!太慢!太糙!而且代价太大!
“老赵,老子琢磨着,光靠现在这样闷头练,不行!得开个小灶!办个…嗯…‘随营军校’!对!就这个名!”
“随营军校?”赵刚眼睛一亮,对这个新颖又贴切的名字表示赞同。
“对!从全团各连,挑选那些脑子活络、有潜力、识点字的苗子!班长、副班长、战斗骨干优先!人数不用多,第一期,先弄他三五十个!”
“教什么?”李云龙掰着手指头,“第一,认字!他娘的,当兵打仗也得有文化!地图看不懂,命令听不懂,怎么打仗?让识字的文书、文化教员教!”
“第二,基础战术!班排进攻、防御、交替掩护、火力配置!老子亲自讲!张大彪、孙德胜、王承柱他们这些老手,都得轮流去上课!把他们的经验,给老子榨出来!”
“第三,老赵,你的老本行!思想教育!为啥打仗?为谁打仗?党的政策!战场纪律!官兵关系!这些软实力,你负责!给老子把他们的心气提起来,把觉悟搞上去!别练出一群只认枪不认人的兵痞!”
赵刚听得心潮澎湃,连连点头:“好!太好了!老李!这个想法非常有远见!这是给独立团打造未来的脊梁啊!我完全支持!立刻着手筹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