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家庭危机 (第2/2页)
朱母的手指抚过日程本上的红圈,银镯子蹭着纸页沙沙响。
“你这孩子...总把事都记本子上。”她突然笑了,眼角的皱纹堆成小扇子,“上回凯旭说你为周阿姨的案子熬了三个通宵,我就知道你是实心眼。”
客厅传来朱凯旭的喊声:“饺子煮好了没?我爸说要配你泡的杨梅酒!”
胡云曦端起蒸笼时,手腕被朱母轻轻攥住。“以后加班前给家里打个电话。”
老太太的掌心还沾着面粉,“凯旭现在不当运动员了,可心里头...还是怕你忙得顾不上他。”
晚饭吃得热闹。朱父喝了半杯杨梅酒,脸涨得通红,絮絮说着老家院里的石榴树今年结了二十三个果;朱母把最大的饺子夹进胡云曦碗里,茴香籽在醋碟里浮起小漩涡;朱凯旭给每个人的杯子续茶,膝盖碰着桌角也不躲,只笑着说“不疼”。
收拾碗筷时,朱母把胡云曦拉到阳台。雨已经停了,晾衣绳上的毛巾滴着水,在地面积成小水洼。
“这是老家带来的艾草。”老太太从帆布包里掏出个布包,“我晒了三天,你放枕头底下,防蚊虫。”
她摸出个红绳系的平安扣,“凯旭小时候戴的,我重新编了绳。”
胡云曦接过平安扣,玉面还带着体温。“妈,上回您说想要台能放大照片的手机...”
“打住!”朱母把布包塞进她手里,“我和你爸就图个踏实。”
她望着客厅里正和朱父掰手腕的朱凯旭,“凯旭现在当教练,每天要喊八十遍'摆臂';你当律师,要记八百条法条。”
老太太的声音轻得像飘着的雨丝,“可日子不是法条和口令,得有热汤热水,有碰杯的响儿。”
夜里十点,朱凯旭窝在沙发上揉膝盖。胡云曦蹲在他脚边,用热毛巾敷着手术疤痕——淡粉色的印记像条小蜈蚣,沿着腿骨爬向膝窝。
“妈今天说的那些...”他突然开口,“我没怪你。”
胡云曦把毛巾拧得更热些,水汽模糊了睫毛。
“我知道。”她想起下午在工作室,赵明远把周建国的调解款到账通知悄悄塞进她文件堆,便签上写着“已和银行确认,下午三点到账”。
“但妈说得对。”朱凯旭抓住她的手,掌心带着运动后的薄汗,“上回我去体校,看见张主任和他老伴儿手拉手买菜。”
他低头吻了吻她的发顶,“我也想和你手拉手买菜,在小区里遛弯儿,周末去爬山。”
胡云曦的鼻子发酸。她想起上周二凌晨,她在工作室改代理词,朱凯旭带着保温桶来送夜宵——排骨藕汤还冒着热气,桶底压着张便签:“凉了就用微波炉转两分钟,别喝冷的。”
“七月十五咱们不去酒楼了。”她坐直身子,从包里翻出日程本,“我订了老家的民宿,能钓鱼,能摘桃子。”
指尖在“家庭日”栏画了个更大的红圈,“周五晚上我把电脑锁进保险柜,手机调静音。”
朱凯旭笑了,露出虎牙。“那我得提前和体校请假。”
他捏了捏她的耳垂,“壮壮说要送咱们自制的艾草香包,我得帮他藏在后备箱。”
窗外的雨又下起来,打在防盗网上叮咚作响。
胡云曦靠在他肩头,听着他平稳的心跳。茶几上的平安扣闪着温润的光,映得朱母带来的艾草包泛着青。
她想起朱母临走时说的话:“日子是过出来的,不是急出来的。”
床头柜上的手机亮了,是赵明远发来的消息:“周建国的调解款已到账,明天我去银行打印回单。”
胡云曦把手机调成静音,塞进沙发缝里。朱凯旭的手搭在她腰上,正用拇指轻轻摩挲她腰间的软肉——那是去年冬天加班时饿出的小肉膘,他总说“摸着踏实”。
雨越下越大,客厅的落地窗外腾起薄雾。胡云曦望着朱凯旭微闭的眼睛,想起四年前在云雾山看云海,他说“我要和你看一辈子云”。
那时的云海翻涌如浪,现在的日子却像杯温茶,雾气袅袅,喝到最后,唇齿都是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