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若大明能避免靖难之祸,王朝必然迎来盛世!! (第1/2页)
【在经济层面,实施了恢复与振兴,减轻人民负担。】
【朱标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尤其注重民生福祉。】
【作为太子时,他便常常巡访各地,体察民间疾苦。】
【继位后,他推行了减轻百姓税负、振兴经济的政策,积极推动了休养生息。】
【在商业上,朱标采取了宽松的态度,提倡贸易发展,推动商品流通。】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城市的经济职能日渐增强。】
【手工业与服务业等相关产业也蓬勃发展,形成了健康的经济循环。】
【随着海外贸易的逐步拓展,明朝初期的造船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准。】
【通过开展对外贸易,不仅能够获得如香料、珍宝等财富。】
【还能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提升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
元末战火之后,整个王朝满目疮痍。
尤其是扬州等曾经富庶的地区,几乎变得空无一人。
在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这些地方逐渐恢复生机。
北方的情况也在缓慢回暖。
然而,靖难之役的发生,使得这些发展成果几乎付之东流。
但当朱标继位时,他避免了这些冲突,使得大明经济得以进一步复苏。
在他的宽松治国政策下,整个国家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仁宣盛治”或许会比预期早些到来。
“好,真好!”
看到画面上充满活力的大明,朱元璋欣慰地笑着,嘴角几乎合不拢。
这才是他梦想中的大明!
官员各司其职,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稳步增长。
朱元璋虽然文盲,但他深知,作为一国之君,最重要的是让百姓吃饱穿暖!
当年他起义的初衷,不就是因为饥荒逼迫百姓至死吗?
为了那几粒粮食,他的父亲含冤自尽。
即使他后来出家为僧,也依旧是饱一顿饿一顿。
因此,他一心要让天下百姓都能吃饱饭!
这个心愿最终在朱标的治下得以实现,朱元璋为此深感骄傲与高兴。
“嘿,儿子不负我望!”
【在军事方面,朱标继承了朱元璋的军事遗产,大量优秀的军事将领得以保留和重用。】
【若朱标能顺利继位,朱元璋也不会为扫清障碍而大规模处决功臣和武将。】
【像蓝玉这样优秀的将领,得以留在朝中,为国家提供强大的军事支持。】
【在平衡文官与武将势力的同时,能为边防建设和外战提供有力支撑。】
军营中的将领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太子朱标。
“太子殿下!为了我们,您可得多活几年啊!”
在马皇后去世后,文武百官都感到大明政权如同失去了支柱。
若朱标也出事,那大明将会面临巨大的动荡!
【朱标在继承和发展朱元璋的军事制度上,继续完善卫所制度。】
【并加强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尤其是火器的研发制造。】
【这使得大明的军事技术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同时,他在对外政策上采取了温和态度,不再重蹈朱棣五征漠北的覆辙。】
【更多地注重边防建设与巩固,而不是盲目扩张,从而节省了国家开支。】
【在朱标继位的大明,将避免靖难之役、土木堡之变等大规模动荡,延续大明的国运。】
这段视频至此结束。
但留给朱元璋和其他在场的帝王们,却充满了疑惑。
前面所说的都很清晰,但后面的内容到底意味着什么?
靖难之役他们已经知道,是朱棣起兵造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