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常遇春:俺超能打、极忠诚、死得早——!! (第2/2页)
常遇春几乎满足帝王对名将的所有要求:
——超能打、极忠诚、死得早。
……
大秦!
秦始皇在天幕中看完老朱创业全程,也忍不住感慨:
“明太祖创业之难,竟比朕所想更甚!”
毕竟,秦始皇继承的是六代秦王积累的家业,而朱元璋是白手起家!
两个人的起点根本没有可比性,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老朱开局一无所有,还得先料理双亲的后事。
而嬴政起步就是一个富庶强盛的秦国。
再加上他爷爷,战国超长待机王秦昭襄王嬴稷,基本已经把敌人都清理得差不多了!
所以说到统一的难度,嬴政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远不如明太祖。
“父皇说得没错。”
“明太祖的确令人钦佩。”
“难怪世人都说乱世出英雄,而明太祖毫无疑问就是顶尖的那个。”
“他的那些布局,几乎没有一处出错。”
“若换做儿臣来做,恐怕远远不及。”
扶苏眼神中同样透出敬意。
“明太祖这‘千古一帝’的名号,确实名副其实。”
嬴政微微颔首,算是认可。
能被称为千古一帝的人,果然没有平庸之辈!
朱元璋能以乞丐之身,从泥泞中爬起,最终执掌天下,在嬴政眼里几乎就是一个奇迹。
可令人震惊的是,朱元璋居然只排在历史十大帝王的第四!
那前三位,又该是何等妖孽般的人物?!
……
汉武帝时期!
刘彻第一次如此深入地去了解老朱。
看完这段视频,他脸上浮现出的只有一个字。
“服!”
刘彻长长吐出一口气,沉默良久才开口:“那些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总有人偏偏做到了。”
“能完成别人认定为不可能的事,才配得上千古一帝的称呼。”
“明太祖此人,看似粗豪,却内藏江山。”
“他的谋划,总是比对手超前一步。”
“如此胆魄与眼光,的确让朕心服!”
刘彻忍不住由衷赞叹。
朱元璋能够开创大明,他的将臣们固然功劳巨大。
可更关键的,还是朱元璋本人!
他不仅能用人,还能下出堪称开挂般精准的战略棋。
最终才成就一统。
刘彻心底满是佩服。
“儿臣对明太祖,也十分钦佩。”
刘据语气真挚地说道。
“更别忘了,明太祖是个出身贫寒、没读过书的人。”
“他所有的知识与本领,都是靠后天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此人的悟性,简直惊世骇俗!”
刘彻注意到一个天幕未曾强调的细节:
朱元璋,原本就是个文盲!
从放牛娃、乞丐,到九五至尊,这中间全靠自己摸索学习。
若他只是个草根农夫,又怎能有后来的成就?!
视频里提及,朱元璋打仗之余还坚持读书。
换句话说,他的眼界与本事,全是靠自我修炼与成长得来的。
一个未经正规帝王教育的人,竟能表现出这种水准,简直令人咋舌。
要知道,历代起义,多半败在首领缺乏远见,难以成国。
而朱元璋显然没有这毛病。
他采纳谋臣的建议时,展现出来的政治智慧,早已远超同辈。
“明太祖果真不凡。”
“他在军事上的天赋固然惊人,但朕反而觉得,他的治国手腕更在战功之上。”
刘彻下了判断。
在他看来,朱元璋那种恐怖的学习与进化能力,远远超越了常人。
或许打仗还不是他最强的地方!
刘据头一次听见父皇如此称赞别人,不由得目瞪口呆。
“父皇竟会如此推崇明太祖?!”
……
大宋!
赵大眼都不眨地盯着天幕,将视频从头到尾看完。
沉默许久,他才幽幽叹息。
“若论本事,朕不及明太祖。”
单说武力,赵大能碾压历代帝王。
可论治世与谋略,就显得差距不小了。
他自认军事天赋不差,也懂谋略。
可一和朱元璋比,就显得有点拿不出手。
朱元璋几乎是谋士、统帅、猛将三合一的存在。
不仅能力差距大,功绩上更是相形见绌。
朱元璋南北双线开花!
还把分裂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收了回来,连云贵都一并纳入!
光是这一点,赵大便望尘莫及。
燕云十六州,那可是赵大做梦都想拿回来的!
为了这件事,他愿意付出一切代价。
可惜,他没做到。
“若是大哥麾下也有李文忠、常遇春、徐达这样的猛将,燕云十六州怕是早已是大哥囊中之物。”
赵二在一旁劝慰。
赵大翻了他一眼。
这借口也太烂了吧?!
难道自己手下就没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