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啥是江湖 (第2/2页)
好不容易清理出能坐的方寸之地,掏出包袱里的葫芦瓢,夹在火堆上烧了热水,撒入少许粗盐,掰碎干饼丢进去,热乎乎地吃了面饼汤。
寒风穿过破庙的缝隙,四面八方拥住过客。
大家没带被褥,无法睡觉,围着篝火诵经念佛,打坐冥想。
钟灵秀此时无比感激自己从前的明智,谁说大冬天爬山挑水没用,至少锻炼出了她的抗寒能力,内力运转起来就一点儿都不冷了呢。
还是得练武啊。
行走江湖的环境太差了,不是露宿野外就是狂风酷暑,没点内力分分钟在野外暴毙。
一夜顺利度过,并没有遇到被追杀的倒霉蛋,同样借宿的镖师,抑或是突然搞刺杀的黑衣人。
继续赶路。
然后,因为尼姑的身份被嫌弃,不得不找其他地方借宿。
再然后,仪和被无良商贩欺骗,买的干粮发霉了!
钟灵秀路上摸了两个鸟蛋,没吃干粮,其他人吃了,半夜集体上吐下泻,她连夜奔进城,狂敲药铺门板,拿着剑求大夫开药。
药贵,花掉了原本的路费。
没钱了……
这就是江湖吗?!太刺激啦。
回恒山的最后五天路程,初出茅庐的女尼们化了一路的缘。
平安到家。
历时一个月十二天。
恒山天气转暖,钟灵秀好好洗了个热水澡,换上干净的布衣,抱着粗布棉被就睡着了。
足足睡了五个时辰,从傍晚睡到凌晨,四点左右才遵循惯常的生物钟清醒。
但这次,她没有马上起床练功,而是拥着被子坐在简陋的木床上发呆。
在恒山的时候想入江湖,入了江湖才发现,她已经把恒山当成了家。
钟灵秀搓搓脸颊,起床练功。
-
山里的桃花开了又谢,夏日的酷暑被遮天蔽日的山林挡在外边,秋天的枫叶在舞动的长剑下日渐变红,初雪在十月初飘扬落下。
腊月,钟灵秀被指派下山置办年货,面粉、油盐酱醋、山货、素酒、窗花、蜡烛,挑了足足两担子,擅长厨艺的阿婆在灶房忙碌三五日,裹饺子,做糖南瓜,蒸馒头,清净而温情地度过了除夕。
二月里,恒山派接到嵩山派左冷禅的书信,说魔教近日活动猖獗,不知出了什么变故,需要各派尽量调查。
左冷禅是五岳剑派的盟主,说的又是对付魔教的正事,恒山派接到讯息后商量了下,决定派定逸师太带弟子们前去调查一番。
定逸师太考察了众人的武功,点名仪清、仪和、仪质、仪秀。
钟灵秀自无不可,在打有名有姓的精英怪田伯光之前,能吃点无名小卒的魔教经验包也不错。
她再次收拾了小包袱,随师门下山历练。
……五日后,分道扬镳。
不是迷路,也不是被追杀,而在定逸师太在太原拜访当地豪侠时,对方提到田伯光在郑州一带犯案,他的表亲怕女儿横遭不测,专程带一双儿女出门访亲。
田伯光号称万里独行,行踪莫测,难得探听到他的足迹,就此放过实在可惜。
钟灵秀思前想后,向定逸师太请示,希望能先一步到郑州打探情况。
定逸师太不放心她独自对付一个采花大盗,但钟灵秀再三发誓,绝不会直接报仇,而是打听消息,一路跟踪,待与师门会合再动手。
“绝不贸然行事?”
“是。”
“绝不孤身迎敌?”
“一定。”
“必定三思而后行?”
“弟子发誓。”
定逸师太念在她素来稳重,思考半日,勉强答应放行。
仪和讲义气,说要与她同行,可钟灵秀看着她光秃秃的脑门,还是婉拒了:“我有头发,扮成男孩儿行事便宜。”
田伯光这等淫贼,不可能天天跑到良家女子家里过夜,十有八-九眠花宿柳,藏在妓院这种鱼龙混杂的地方。她见多识广,不怕遇到辣眼睛的事,仪和她们怎么能行?别把佛心干碎了。
遂孤身上路。
定逸师太给了她三十两银子,她没用,托武林前辈的人脉,假称送信,找到一个护送商队去郑州的镖局,搭他们的便车。商队见她一介少年,面容稚嫩,怕没什么武功,本不想答应,可转念一想,一个小孩能吃几口饭,万一呢?这才勉强答应。
钟灵秀察言观色,临行前花了二十文钱买了坛劣酒上路,夜间歇息时,向镖师们轮流敬一杯:“小子出门在外,全仰仗各位叔伯照拂,如果有什么得罪之处,请大家念在我年纪小不晓事,宽宥一二。”
仰头一口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