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火力不足恐惧症的大明帝国陆军 (第2/2页)
他的目光最终锁定在那个至关重要的建筑上——翰林院。意念一动,选择将其安置于南海子一片预留的空地,并确认建造:资金-3万两!
随着指令下达,翰林院的虚拟界面猛然绽放光华,无数细节浮现眼前:
【翰林院-帝国文脉中枢】
核心功能:培养与训练专业化行政管理人才。(每月可训练200人)
专业类别:【政务类】-常规行政管理
【经济类】-财税、贸易、资源管理(当前急需!)
【司法类】-律法、监察、审判(当前急需!)
【技术研究类】-工程、制造、工部事务官员
等级体系(体现明朝官制):
【中枢阁部大员】-中央核心决策层(培训费用:5000两/人)
【京城中级官员】-六部、都察院等骨干(2000两/人)
【州府地方大员】-布政使、按察使等大吏(3000两/人)
【州府中级官员】-知府、同知等主官(1000两/人)
【县衙基层官员】-知县、县丞、主簿等(100-300两/人)
考虑到自己目前的现状,朱由校的目光扫过翰林院培养列表上那详尽的分类与等级。国家如同垂危的病人,千头万绪,该下哪一味猛药?他心中雪亮!
当前最急迫的,莫过于监察官员和经济干才;
监察官员用以刺穿那盘根错节、层层叠叠的贪腐网络,重塑吏治清明,恢复法度威严。
经济干才用以构建高效透明的财税体系,充盈枯竭的国库,疏通堵塞的商脉,重铸帝国财政的骨架。
至于那些常规的【政务类】官员,朱由校虽不喜眼下这群尸位素餐之徒,却也深知庞大的大明帝国运转,离不开基层的支撑。
当下暂且忍耐,让科举体系继续输送人手,补缺填漏,维持基本框架。他并非周扒皮似的刻薄寡恩之主。
相反,他比谁都清楚:明代官员那少得可怜的俸禄,连同薄如纸片的养廉银子,简直是逼良为娼的制度,正是滋生贪墨的温床沃土!
这股歪风邪气,根源在制度,而非全在人心之恶。
因此,后续定要三管齐下,断根去腐:
高薪养廉,大幅提高天下官员的月俸银米,配以足以使其体面生活的养廉银子,去其后顾之忧,重典监察。
依托今日所培之才,打造一支独立、高效、直达天听的铁面监察体系,让贪墨者无所遁形,重铸税基。彻底摒弃陈腐旧规,彻底变革税制。
建立一套公平高效、征收透明、税源稳定的新财税系统。取之于民,用于保民强国!
朱由校坚信,唯有此三把大刀齐落,恩威并施,方能涤荡污泥浊水,使官场风气焕然一新,让天下为官者知忠、知廉、知惧。
意念流转,他在系统中快速操作:
训练【经济类】【中枢阁部大员】×2人,【京城中级官员】×30人,【司法类】【中枢阁部大员】×2人,【京城中级官员】×30人
资金-16万两
瞬间,系统面板上那象征财富的白银数字,如同融雪般急速缩水,最终刺目地凝固在——【白银:16万两】.
朱由校看了一下自己系统面板上的余额,再看了看剩下的几个建筑,特别是【铸币厂】,但是自己现在缺乏相当数量的白银,只能狠下心来点了关闭。
长舒一口气,自己还是太穷了,不过也没关系,自己才不过登基一个多月,就拥有了大明前几任皇帝想都不敢想的武力。
然后再想到那帮东林党人,以及在全世界劫掠的西方强盗,不禁恨的牙痒痒,那些钱都是额滴!都是额滴!
pS:这一章主要设计了部队的建制,可能有些乏味,但是确实设计了很久,喜欢的朋友可以多看看,不喜欢的朋友简单了解一下!毕竟任何事务都需要具体的数字支撑,介绍清楚了,大家读起来也就清楚了!感谢,求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