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舆论的力量 (第2/2页)
“骇人?呵呵。”朱由校终于发出一声意味不明的轻笑,打断了魏忠贤的话。
他缓缓站起身,踱步至巨大的雕花窗棂前,望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穹,声音低沉而清晰地回荡在空旷的乾清宫中:
“确实骇人!如此强大的组织力,如此迅捷的动员能力,如此高效的同声共气……若能将这份力量,投入到整顿吏治、疏通漕运、兴修水利、丈量田亩这些正经事上,该多好?”
“我大明,又何愁不能中兴?”他的话语里,带着一丝真切的感慨和惋惜。
你可以说明朝的文官坏,但是绝对不能说他们傻,能够将集中如此力量,并将其精熟地运作于阴谋之下,游刃有余地掌握着舆论的脉搏。让他这个手握至高权力的皇帝都感到感到一阵后怕。
若非自己有系统为底牌,若非辽东恰逢大捷,今日午门这场风波,后果不堪设想!
可惜的是,这股力量,从未真正用于社稷苍生,它存在的意义仿佛只是为了维系某个阶层的特权,为了争夺朝堂上虚无缥缈的名声和话语权。
一时间,他想起了另一位时空的伟大教员所说过的一句至理:“思想的高地,你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
一直以来,他专注于整饬军备、充盈内帑、提拔干将、推行新政……他以为握住了军队、财政、人事,便能掌控乾坤。
却独独忽略了这片看似无形、实则能翻云覆雨、颠倒黑白的战场——思想的阵地!舆论的阵地!
想想这次东林党人以“清议”之名,行“逼宫”之实!裹挟“民意”,妄图以此逼他让步的行为。
“掌控舆论……”朱由校喃喃自语,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锐利光芒,
“东林党人能通过掌控舆论,颠倒黑白,蛊惑人心,裹挟民意,甚至妄图逼宫……”
“那朕,身为九五之尊,手握天下权柄,为何不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甚至……做得比他们更好、更彻底、更堂堂正正!”
他想起了后世那被称为“第四权力”的报纸,那才是真正掌控舆论、引导思潮、塑造民意的国之重器!
它不同于东林党人依赖书院讲学、刻印文集、操纵清议的“小圈子”传播模式,它能以前所未有的广度、速度和深度,将信息与思想传递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大伴,”朱由校蓦然转身,目光如炬,看向魏忠贤,“看到了吗?这就是朕一直感觉被掣肘的根源!”
“朕握有生杀予夺的皇权,握有横扫塞北的铁骑,却险些被他们操纵的‘声音’逼到墙角。朕过去,太过执着于朝堂上的改革斗争,忽视了这喉舌之争。”
魏忠贤连忙躬身:“皇爷圣明烛照!这些酸儒,嘴皮子功夫确实了得……”
“这可不止是嘴皮子功夫!”朱由校缓缓开口,语气却愈发冰冷,“这是影响人心向背、决定权力根基的生死之战!”
“朕决不能让这关乎国本、民心、未来的话语权,继续掌握在只会引经据典、阻碍变革、甚至煽动对抗朝廷的人手中。”
“借着此次逼宫,将南方的那些个书院都给朕查一查,该关的关,该抓的抓,大明不缺文人、朕更不缺官员!”
“奴婢遵旨”魏忠贤连忙俯首领命。
“看了一眼脑海中翰林院训练进度的倒计时,还有两天,系统特训的文官,第一批就训练完成了!”朱由校眼中精光爆射,一个新的、强有力的构想浮现脑海。
到时候,从中抽调干练忠诚、头脑灵活、通晓世事者!不必多,但求质优!
“朕要办一份报纸!不,不止一份!要建立一套属于朝廷、属于新政、属于大明未来的官方喉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