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萧书生又练剑法(四) (第2/2页)
法明和尚在火中烧成焦炭,最后时刻却露出诡异的笑:“剑谱……在佛像……”
大火熄灭时,天边已泛鱼肚白。萧琰在大雄宝殿的佛像背后,果然找到个暗格,里面除了手札,还有半张羊皮卷,画着西域雪山的地图,标注着“雪莲谷”三个字。
手札是用朱砂写就,字迹扭曲如蛇:“风流十三式,实则有第十四式‘无剑’,需以慈悲为锋,怜悯为鞘……”
萧琰摩挲着泛黄的纸页,突然明白为何第十三式总让他气血翻涌——原来“夺命”并非终点,真正的风流,是守护而非杀戮。
“公子,”鬼面首领扶着苏醒的族人,“雪莲谷是血魔教的总坛,传说那里藏着能控制人心的‘摄魂花’。”
风沙又起,吹得殿门吱呀作响。萧琰将手札揣进怀里,竹剑上的琉璃穗在晨光中流转:“看来,这趟西行之路,还没走完。”
远处的鸣沙山在朝阳下泛着金辉,他的青衫被风掀起一角,露出里面缝补的补丁——那是苏婉儿给他缝的,针脚细密,像江南的雨丝,此刻正随着他的步伐,轻轻敲打着竹剑。
离开大雷音寺三日,萧琰终于抵达雪莲谷。谷口积着万年不化的冰雪,空气冷得能冻裂骨头,竹剑的剑鞘上都结了层白霜。
“萧公子,前面就是‘断魂崖’,”向导是个白发老猎人,指着云雾缭绕的山涧,“据说谷底的摄魂花,能让人看见最想的人,却会慢慢吸走魂魄。”
萧琰望着崖下翻滚的云海,突然想起江南的雨。那时他在寒山寺练剑,苏婉儿总端着姜汤站在廊下,看他的剑穗沾了雨珠,就会笑着说:“萧大哥的剑,比春风还软呢。”
正出神时,云层中突然飘来片粉色花瓣,落在他手背上。刹那间,竹剑竟变得滚烫,手札在怀中隐隐发烫,朱砂字迹仿佛活了过来,在纸上游走成第十四式的剑谱。
“小心!”老猎人突然将他推开,一支冰箭擦着他的肩头飞过,钉在雪地里,箭尾系着块黑布,绣着血红色的莲花。
崖顶出现十几个黑衣人,为首的女子蒙着黑纱,手中长鞭如灵蛇:“萧书生,把摄魂花交出来,饶你不死!”
萧琰这才发现,自己竟不知何时走到了崖边,脚下便是万丈深渊。他将老猎人护在身后,竹剑却没有出鞘——手札上说,无剑之境,草木皆可为剑。
“第十四式,无剑风流。”
他轻声念出,随手折断身边的冰凌。冰凌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随着他的手势化作漫天光点。黑衣人只觉眼前一花,手中兵器纷纷落地,长鞭女子的面纱被风吹走,露出张与苏婉儿一模一样的脸。
萧琰心头剧震,冰凌险些脱手。女子突然凄然一笑:“哥哥,你不认得我了?”
二十年前,江南苏家有对双生女婴,算命的说她们是“摄魂花”转世,会给家族带来血光。族长连夜将妹妹扔进寒江,却被路过的血魔教祭司救走,用摄魂花汁液喂养,成了控制人心的傀儡。
“我叫苏晚晴,”女子的眼泪落在雪地上,瞬间冻结,“他们说,只要拿到雪莲谷的母株,就能解我的毒……”
萧琰看着她脖颈上的血色花纹,与手札中记载的摄魂花印记分毫不差。老猎人在旁惊呼:“摄魂花以双生花为引,姐姐活着,妹妹就永远是傀儡!”
崖顶突然传来号角声,雪地里钻出无数黑衣人,将他们团团围住。为首的老者拄着蛇头拐杖,正是血魔教的大祭司:“萧书生,用苏婉儿的血浇灌母株,你妹妹就能自由,何乐而不为?”
苏晚晴眼中闪过挣扎,长鞭突然缠上萧琰的手腕:“哥哥,杀了我,别让我再害人……”
竹剑终于出鞘,却不是指向任何人。萧琰手腕翻转,剑穗上的琉璃突然炸裂,碎片如星子落在黑衣人身上,带着清凉的内力——那是他用第十四式“无剑”催动的,没有杀意,却能化解摄魂花的戾气。
“第三式,落英缤纷。”
剑光化作漫天花瓣,每个被花瓣触碰的黑衣人,眼中的狂热都褪去,纷纷跪倒在地。大祭司的蛇头拐杖掉在地上,露出里面藏着的毒针:“不可能!你怎么会无剑式?”
“因为你不懂,”萧琰的剑停在他咽喉前,“真正的力量,不是控制,是放手。”
当第一缕阳光照进雪莲谷,漫山遍野的摄魂花都化作白色,苏晚晴脖颈上的花纹渐渐淡去。她看着手中突然出现的半块玉佩,与萧琰从苏婉儿那里得到的正好拼成圆形。
“姐姐在洛阳等你,”她笑着抹去眼泪,“她说,等你练会了不伤人的剑法,就教你种牡丹。”
萧琰望着谷中绽放的雪莲,突然明白“风流”二字的真意——不是剑势飘逸,而是心怀柔软。竹剑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剑穗上,他换了新的流苏,是用苏晚晴送的雪莲绒做的,风一吹,就像江南的柳絮。
老猎人收拾行囊时,发现萧琰的手札里夹着张字条,上面写着:“剑者,所以载道也。”
风沙掠过雪莲谷,带着淡淡的花香。萧琰的青衫消失在雪山深处,下一站,是洛阳的牡丹园。那里有等待他的人,有未写完的故事,还有,需要用一生去领悟的“无剑”之境。
萧琰笑了笑:“大家不用谢我,这是我应该做的。”
他知道,他的江湖路还很长,但他会一直坚持下去,用手中的剑,守护世间的正义和和平。
铲除邪教组织后,萧琰的名声传遍了江湖。人们都称他为“风流剑侠”,称赞他的剑法高超,为人正义。
萧琰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他知道,江湖之大,能人辈出,他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他继续在江湖上行走,行侠仗义,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的剑法也在不断地实战中得到提升,越来越精湛。
这一日,萧琰来到一处名山。山上有一座古寺,香火很旺。他决定到寺里去歇歇脚。
古寺的方丈是一位得道高僧,法号慧能。慧能方丈看到萧琰,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对他说道:“施主,你身上的杀气太重,这样对你的修行不利啊。”
萧琰心中一动:“大师,弟子愚钝,不知如何才能化解身上的杀气?”
慧能方丈说道:“杀气源于心魔,想要化解杀气,必先去除心魔。施主的剑法虽然厉害,但过于霸道,难免会沾染血腥,滋生心魔。施主若想去除心魔,不妨多一份慈悲,少一份杀戮。”
萧琰点了点头:“多谢大师指点。弟子明白了。”
他在古寺里住了几日,每日与慧能方丈探讨佛法,心境也变得越来越平和。他明白了,剑不仅是杀人的工具,更是守护正义的武器。只有心存慈悲,才能让剑法发挥出真正的威力。
离开古寺后,萧琰的剑法又有了新的突破。他的剑势依旧飘逸灵动,却多了一份慈悲和祥和,少了一份凌厉和霸道。
他继续在江湖上行走,遇到不平之事,依旧会拔剑相助,但他再也不会轻易杀人,而是会尽量手下留情,给对方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不仅因为他的剑法高超,更因为他的仁厚和慈悲。人们都说,萧书生的剑,是正义之剑,是慈悲之剑。
这一日,萧琰来到一处草原。草原辽阔,风景如画。他看到一群牧民正在被一群马贼欺负。
萧琰二话不说,拔剑上前,将马贼们制服。
牧民们对他感激不已,邀请他到帐篷里做客。
在帐篷里,牧民们为萧琰献上了香醇的奶茶和美味的烤肉。
一个老牧民看着萧琰,问道:“萧公子,你的剑法如此厉害,为什么不加入朝廷,为国效力呢?”
萧琰笑了笑:“我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想被束缚。而且,在哪里都可以行侠仗义,不一定非要加入朝廷。”
老牧民点了点头:“萧公子说得有道理。像萧公子这样的侠义之士,无论在哪里,都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萧琰在草原上住了几日,与牧民们相处得十分融洽。他从牧民们身上,感受到了淳朴和善良,心境也变得更加开阔。
离开草原后,萧琰继续他的江湖路。他不知道自己会走到哪里,也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但他知道,只要心中有正义,手中有长剑,他就会一直走下去。
他的风流夺命十三剑,已经不仅仅是一套剑法,更是他的道,他的信仰。他要用这把剑,守护世间的美好,铲除世间的邪恶,让江湖变得更加和平,让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
这就是萧琰,一个风流倜傥、行侠仗义的书生剑客。他的故事,将会在江湖上流传千古,成为一段不朽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