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模型带我横扫异界殖民者 > 首相震怒.铁血远征.谈判破裂

首相震怒.铁血远征.谈判破裂

首相震怒.铁血远征.谈判破裂 (第1/2页)

伦敦的春天总带着一股阴冷潮湿的味道,像是泰晤士河的浓雾渗进了每条石头缝隙。1850年3月,唐宁街10号那间散发着旧羊皮纸和雪茄烟混合气味的首相书房里,亨利.约翰.坦普尔-斯坦利帕默斯顿勋爵正俯身在那张庞大的红木书案前。昏黄的煤气灯光勾勒出他紧抿的嘴角和锐利的鹰隼般的眼神。一份份报告堆积如山,来自帝国的每一个角落——约翰三岛、纷争不断的欧洲大陆、硝烟弥漫的印度次大陆、荒凉的非洲丛林,以及广袤却遥远的殖民地。
  
  他的手指在光滑的桌面上无意识地敲击着,那是他思考时的习惯,仿佛在梳理帝国那遍布全球的复杂神经。此刻,他的思绪如同高速运转的精密齿轮,紧紧咬着巴尔干半岛那块滚烫的焦土。伊万国这个庞大北方巨兽,正贪婪地凝视着地中海温暖的出口。它强壮的爪子正一寸寸撕扯着病入膏肓的奥斯曼帝国(在官方文件和上流社会的唇齿间,它依然保有“突厥帝国”这个古老而高傲的称谓),意图染指君士坦丁堡,那通往温暖之海的锁钥之地。
  
  “伊万国的手伸得太长了。”帕默斯顿对着墙上的巨幅世界地图,声音低沉却带着金属般的穿透力。地图上,代表着俄罗斯力量的深红色块,正危险地向巴尔干和小亚细亚的脆弱腹地挤压。他曾力排众议,在内阁那弥漫着烟雾和激烈争论的会议厅里,强硬地推动通过了《1850年地中海防御法案》。法案冰冷的条款背后,是皇家海军精锐舰艇的增加,是东地中海波涛之上更为频繁的巡弋铁流。“地中海的平静,就是帝国血管的畅通无阻。绝不能让伊万的靴底踏上金角湾的海滩!”几天前在威斯敏斯特宫那庄严肃穆的议会大厅里,他正是用这样斩钉截铁的话语,将剑锋般的意志楔入了每一位议员的心头。那场演讲的回声,似乎还在这间书房里嗡嗡作响。
  
  就在这时,一份标注着“袋鼠洲最高机密.急”的文件被秘书小心翼翼地放在了案头最显眼的位置。斯坦利的眉峰微不可察地蹙起,像一头机警的雄狮嗅到了远方的异常气味。他伸出因常年翻阅文件而略显粗糙的手指,捻开了这份来自万里之外的加急密报。报告的措辞简洁,结论却石破天惊:一支身份不明但规模庞大的武装舰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突袭中成功占领了位于南太平洋的重要殖民据点——悉尼城!报告细节匮乏,只留下巨大的疑团和一种被轻视的羞辱感。
  
  “哼!”斯坦利的鼻子里发出一声轻蔑的冷哼,像是看到了苍蝇落在王冠上。他将那份薄薄的密报信手掷回桌面,发出一声脆响。“这些殖民地,麻烦总是不请自来。不是土著暴动,就是海盗滋扰……”他的语气带着习惯性的帝国式傲慢,仿佛那只是地图边缘一个微不足道的墨点,不值得过分消耗他那正聚焦于欧罗巴大国棋局的宝贵精力。他只当是流窜的海盗或者规模略大的流亡叛党作乱。帝国的利益核心,仍在欧罗巴大陆和通往东方的枢纽之地。
  
  与此同时,南半球的盛夏阳光炽烈地泼洒在悉尼港口碧蓝的海水中,波光粼粼。但占据这座港口城市才不久的势力核心——市政厅的白色露台上,却弥漫着截然不同的凝重气氛。
  
  胡泉,这位被追随者称为“大统领”的男人,身形挺拔如松。他并非传统的军人出身,长衫布履更显儒雅,唯有那双深陷的眼窝和紧抿的薄唇,泄露着铁一般的心志和风暴般的决断力。他手扶冰凉的汉白玉栏杆,目光如同锋利的刀,刺向海天相接、空无一物的茫茫远方。海风卷起他的衣角,也带来咸腥的海水气味。
  
  手里紧攥的纸条,已被汗水微微浸润,那是刚刚飞鸽传入、内容简短却字字千钧的情报:伦敦,暴怒;远征,已决。没有多余的字眼,每一个笔画都带着帝国机器开动的沉重轰隆声。
  
  “谈判,势在必行。”胡泉的声音不高,像是对着大海自言自语,又像是对身旁的人诉说。他的首席助手陈明远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身侧。陈明远戴着金丝眼镜,面容清癯,一身精心裁剪的深色西服显得一丝不苟,他是胡泉手中最锋利也最柔软的“外交之剑”。
  
  “大统领,”陈明远的声音和他的表情一样沉静,“此去堪培拉,路途不算遥远,但约翰国那位总督约翰?格雷森,早已将此地视为帝国禁脔。他忠诚于女王,效忠伦敦,脾气固执如同袋鼠国荒原上的磐石,把任何形式的‘自治’都视为奇耻大辱的背叛。让他主动退出权力象征的总督府,难如登天。”
  
  胡泉缓缓转过身,海风拂过他斑白的鬓角。他的目光如同实质,落在陈明远脸上:“我明白,明远。此行任务之重,不亚于战场上的刀光剑影。我们要用言语,在帝国的傲慢和我们的决心之间,划开一条可能的缝隙。展示我们的意志,更说明我们的底线——我们无意为敌,但我们所要的,是一个新生的、拥有独立呼吸权力的‘澳大利亚’,而不是永远悬挂着米字旗的殖民飞地!这里的人民,无论肤色、无论来源,都应当成为平等的主人。”他停顿了一下,那双因彻夜筹谋而布满血丝的眼中,闪过一丝难以言喻的疲惫和更深沉的光芒,“但也要时刻谨记,当言语撞上顽固的城墙而碎裂时,我们必须做好承受怒海惊涛的准备。尊严需要话语争取,有时,更需要钢铁来捍卫。”
  
  陈明远深深吸了一口气,咸湿的海风灌入肺腑。他迎着胡泉的目光,缓缓地点了点头,镜片后的目光清澈而坚定:“请大统领放心。我将竭力争取一线和平的转机。但也请后方……做好万全之备。”他指的不止是兵戈,更是人心与物资的储备。
  
  当来自袋鼠国的后续情报如同接踵而至的重磅炮弹,彻底炸开伦敦权力核心的矜持时,帕默斯顿勋爵终于不能再无视那片遥远的南方大陆了。
  
  6月的伦敦,夏意渐浓,但首相府的气氛却降到冰点。一份份更详细、更血腥的情报摊开在桌上:不明势力不仅牢牢控制了悉尼城,更以惊人的组织度和战斗力,席卷般拿下了新南威尔士州几乎全境!曾象征帝国权威的约翰国驻军,被有组织地击溃、歼灭或缴械。消息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瞬间点燃了整个约翰国政坛。
  
  下议院的辩论厅,顷刻间成了愤怒的海洋。“这是对大英帝国光辉旗帜赤裸裸的践踏!”“这是帝国从未蒙受过的奇耻大辱!”保守党新星、年轻气盛的下议院议员威廉?格莱斯顿第一个从议员席上霍然站起,他用力拍打着面前的硬木桌面,白皙的脸庞因为激愤而涌上潮红,声音因亢奋而微微发抖:“先生们!睁开眼看清楚!这是对大约翰帝国无上权威的公然挑战!一次蓄谋已久的、卑劣的叛乱!我们不能软弱!我们必须立刻、马上,以铁与血的方式,让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徒,用他们的眼泪和哀嚎,彻彻底底地明白一个真理——与帝国为敌的下场,唯有毁灭!”他的声音在穹顶之下回荡,激起一阵阵更狂热的应和声浪。无论是托利党还是辉格党,此刻都只剩下一个统一的标签:帝国捍卫者。
  
  战争的巨轮被无数双手全力推动,无可阻挡地碾向既定方向。
  
  斯坦利在他的内阁紧急会议上,一言不发地走到那张覆盖了整面墙壁的巨大的帝国地图前。他的目光像探测仪一样在几个大陆板块上移动,最终死死定格在那块形如巨兽头颅形状的“袋鼠国”版图上。新南威尔士州被清晰的红色墨水标出。沉默在重臣间蔓延,所有人都在等待首相的决断。他的手,那掌握着数千万人生死命运的手,缓缓抬了起来,指关节用力按在那片红色的区域上,力道大得仿佛要洞穿厚重的羊皮纸地图。
  
  “袋鼠国的财富,”帕默斯顿低沉沙哑的声音终于响起,每个字都带着金属落地的重量,“那是帝国肌体强健的血液!那地底无穷无尽的优质煤炭、铁矿,还有那漫山遍野如同黄金般昂贵的美利奴羊毛!这些,是维系曼彻斯特那轰鸣的蒸汽纺锤、维系伯明翰那铸造万吨巨炮的巨大工厂的命脉!它们绝不允许旁落!”他猛地转过身,那双燃烧着帝国野心的眼睛扫过每一位内阁成员的脸,“无论那里盘踞着谁,是布尔人,是高卢佬,或者别的什么疯子组成的乌合之众……他们都将被无情碾碎!我将亲自为此次远征制定方略,上帝与我们同在!”
  
  帝国之剑,寒光出鞘。
  
  1850年的7月,约翰国启动了自拿破仑战争结束、滑铁卢战役尘埃落定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军事力量投送行动,代号“袋鼠远征”——一个简洁冰冷却含义昭然的名称。
  
  陆军:
  
  精锐的“新南威尔士远征军”正式组建。其核心是三个整编步兵师,兵员接近一万五千人之众。他们的面孔大多带着苏格兰高地严酷环境雕琢出的粗犷棱角,或是爱尔兰人特有的倔强眼神。这些士兵的前装煫发步枪黄铜枪机在阳光下闪耀。远征军统帅是52岁的乔治.卡特林勋爵,一位经验老到、在阿富汗残酷战场上杀伐果断、立下赫赫军功的老派军官。他那刀削般的冷峻面庞和深邃难测的灰蓝色眼睛,本身就透着一股令人畏惧的威严。此外,还有一个满编的骑兵旅,两千名剽悍的骑手和马匹(主要是来自苏格兰高地的优质战马),将成为战场上快速穿插的尖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